驰骋江南歼敌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29
颗粒名称: 驰骋江南歼敌寇
分类号: E297
页数: 4
页码: 56-59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在江南苏(州)常(州)太(仓)和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活跃着一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由新四军六团为主组成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不畏艰险,击敌寇的战斗业绩,曾为江南人民广为传颂。当我们看到浒墅关车站那模糊的阴影和星点微弱的灯光时,时针已经指在十二点上,这正是我们开展攻击的大好时机。攻击的命令下达后,主攻的二连动作敏捷地摸进车站。这时,车站西边日军住的那一长列平房已经处于二连的包围圈中。激烈的战斗结束了,三十多个敌兵全部“报销”。廖政国同志立即组织部队继续搜索。
关键词: 抗日 红军 宁德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在江南苏(州)常(州)太(仓)和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活跃着一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由新四军六团为主组成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江抗”不畏艰险,击敌寇的战斗业绩,曾为江南人民广为传颂。
  奇袭浒墅关一九三九年初夏,“江抗”东进至江南地区后,指挥员叶飞同志就和我们研究(当时我任“江抗”政治部主任):应该先打一个出色的歼灭战,不管多少,全歼一股日寇,扩大影响,站住脚根。
  目标,就选中了浒墅关车站。浒墅关地处沪宁铁路中段,是个很重要的水陆码头,距伪江苏省政府所在地苏州不远,在敌寇心脏地区打上一仗,是极有意义的。
  在摸清了敌情和地形之后,部队出发了。当我们看到浒墅关车站那模糊的阴影和星点微弱的灯光时,时针已经指在十二点上,这正是我们开展攻击的大好时机。
  攻击的命令下达后,主攻的二连动作敏捷地摸进车站。这时,车站西边日军住的那一长列平房已经处于二连的包围圈中。日军平房四周,全是铁丝网,一个哨兵在来回巡逻。
  二连连长吴立夏摸到铁丝网跟前,把手一挥,不一会铁丝网被剪开了一个缺口,紧接着他们几个人翻过铁丝网,那踱着方步荡来荡去的敌哨兵,很快地被吴立夏他们背了“死狗”。
  尔后,吴立夏带着一部分战士,又摸到日军的平房角下,从窗孔扫视了全屋,发现日军把三八大盖、机枪和钢盔等,一排排摆在墙头角下,所有的敌兵,赤膀露腿地在呼呼大睡吴立夏左手一挥,跳起高喊:“同志们!干掉他们!”随着吴立夏的喊声,一排排手榴弹向屋里扔去,屋顶被揭开了,火光直冲天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乱成一团,束手无策,双手捧着脑袋“哇哇”直叫。只有几分钟,大堆敌兵躺在血泊之中,为“东亚圣战”尽了忠,还有一些敌兵慌张之中从后门溜出,想死里逃生。可是,我们等侯在后门的战士的刺刀早就准备好了,逃跑的敌人也全部被消灭。
  激烈的战斗结束了,三十多个敌兵全部“报销”。车站的枪声刚止,东桥又连续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巨响震动着大地,铁路桥随即腾空而起,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夜空中,我们的部队在无一伤亡的情况下,迅速撤离了。
  浒墅关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江南人民。江南人民提起“江抗”,就把四个指头伸在你的面前,神秘而敬佩地称你为“老四”(新四军),“江抗”从此军威大振。
  火烧虹桥机场一九三九年七月,“江抗”的一支部队在叶飞、吴焜、何克希率领下,直逼上海近郊。
  一天傍晚,部队在青浦地区追歼一股伪军。一路上战斗很顺利,边攻击、边前进,一连追击了几十里路,捉到不少俘虏。
  营长廖政国和青浦顾复生部带路的同志走在最前面,看到一片建筑物,就问:“这是什么地方?” “虹桥飞机场。” “有飞机?”跟在他后面的侦察员问。
  “当然有。” 廖政国同志考虑:飞机场是个重要地方,如果袭击得手,倒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战果。八路军不是有个“火烧阳明堡”嘛?我们也来一个“火烧虹桥飞机场”!看来,虹桥紧靠上海市区,敌人不会防备到我们部队会出现在这里,一定很麻痹大意,奇袭是可以成功的。只是敌人增援很快,一定要快打快撤。决心一下,就找了几个连排干部研究了一下,大家说:“打!”于是立即行动起来了。
  侦察班以神速的动作摸进了飞机场,没有枪声,也没有叫喊……。被俘虏的伪办事人员都集中到一个屋子里,一个个惊魂未定,大热天里直打哆嗦,一声也不敢哼。
  侦察员报告:“营长,发现飞机!”果然,停机场上一排停着四架飞机,高翘着尾,平伸着两翼,还套着帆布套。
  廖政国同志立即组织部队继续搜索。这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起,敌人打开了探照灯……。
  “烧毁飞机撤退!”一声令下,几个连长、指导员帮着侦察员七手八脚地搬汽油,找引火,忙着一团。刹时间,烈火熊熊,飞机被火舌卷住,烈火越烧越旺……。
  这一晚,上海的日军惊惶万状,彻夜炮声隆隆;但我们“江抗”的英雄们,则带着兴奋和喜悦凯旋了。
  第二天,“火烧虹桥飞机场”的消息,在上海各界传开来。连上海外国租界出版的《密勤氏评论报》、《译报》、《大美晚报》等都用新闻加以披露。日寇残酷统治下的上海人民,从虹桥机场的火光中,看到了抗战必胜的曙光。
  阳澄湖畔鱼水情
  在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二日的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打进我肺部,我负了重伤,辗转来到了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医院的负责人是六团卫生队长林震。在这个医院里,一共有夏光、黄烽等三十六名伤病员。这时江抗主力部队因顾全抗日大局,已经西撤了。我们潜伏在美丽的阳澄湖畔,小渔船既是床又是医疗室,也是交通工具。那时由于环境险恶,所以这所“流动医院”大部分时间隐蔽在阳澄湖里,只有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才能登陆到张家浜、陆港、董家浜和横川心泾一带,搭搭脚,或住上一天半日,然后又回到船上来。
  医院的医药器材是相当困难的,连一瓶碘酒、一片阿斯匹林,或一滴红汞,都是医护人员在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伪军的道道封锁,从上海采集来的。为了开展反“扫荡”斗争,保障对伤病员的治疗,他们把药品放在盛咸菜的罐子里,上面再放些蔬菜伪装,然后分别送到各户保存起来,只要一有空,不论是医生、护士,或是乡亲们,马上就淌着河浜大渠,到船上来给我们换药。
  几位护理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往往完成着大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些“小鬼”,有些是从上海下来的学生、工人,有的是当地乡亲的孩子,他们不论是白天黑夜,不是给我们伤病员送饭送茶,就是外出侦察。有了情况,飞速通风报信,医院就可防备或转移秋后,天气渐渐由凉转寒,阳澄湖的芦苇大部分被割光了,再没有一点遮风避寒的地方。张家浜的乡亲们把我们从船上接了下来,不顾生命危险,把我们分散安置在稻草棚、草垛里,既能隐蔽,又暖和。
   有一天,日军突然偷袭,几乎逼近村头时,我们才发觉,顿然间,枪声四起,群狗狂吠,眼看日军占领了村边。部分轻伤员和村里的自卫队向枪声迎面赶去,准备阻挡一阵,掩护重伤员撤退。乡亲们和护理人员把我们几个重伤员抬了起来,迅速向河边撤退当我们快到河边的时候,日军已经占领了整个村落敌人看得见我们,我们也看得见敌人,正在这火烧眉睫的时候,乡亲们把一只船飞速划来,转手就把我们拉上了船,射箭似的隐入湖中,脱离了险境。
  十一月,我们的伤病基本痊愈了这时候,杨浩庐奉陈毅之命到阳澄湖,通过地下交通站,找到了县委领导人和我们伤病员,传达了陈毅同志的指示: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即“新江抗”),壮大抗日武装队伍,坚持原地斗争。
  在以后的战斗年月里,以三十六名伤病员为基础的这支抗日武装越战越强,发展壮大,皖南事变后正式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
   注:此文为原南京军区顾问刘飞同志遗作。
   (原载1985年9月2日《文汇报》第三版)
   坚持战斗在沙家浜的36位伤病员姓名:
  刘飞、夏光、黄烽、吴立夏、潘阿兴、赵阿三、李之毅、张金雷、康垒龙、陈金荣、叶辉青、狄凡、叶成忠、张英、薛村、张世万、何刚、周义大、王新明、钱卓云、金辉、金耀忠、袁阿毛、朱墨陶、黄介成、王佑才、巫中、叶克寿、李立根、谢锡生、李朱、刘义龙、黄德清、吴志勤、陈明、何彭福(注:36个伤病员中,有34人是闽东地区的老红军,夏光同志系湖南省武冈县人)
  1939年11月6日以伤病员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成立司令夏光、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杨浩庐、政治部副主任黄烽,
   (摘抄自宁德市新四军研究会编《闽东新四军芳名录》)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