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桃花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028
颗粒名称: 走近桃花溪
分类号: E297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初次走近桃坑村,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满眼葱绿的竹海、妖娆盛开的杜鹃及小溪潺潺流水声,让我惊叹于白云深处桃坑的静谧和美丽。这里莫不是金庸小说中的东邪黄药师及其聪颖过人的女儿黄蓉所在的桃花岛?我不知道,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这里可是闽东革命的根据地,闽东红军长期驻此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啊!再次寻访桃坑,我已参加工作多年。初夏,团组织开展深入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扛着“重走红军路”的队旗,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近桃坑。从村支书的介绍中,我认识了桃坑,也了解到桃花溪整编的故事。
关键词: 抗日 红军 桃坑村

内容

初次走近桃坑村,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满眼葱绿的竹海、妖娆盛开的杜鹃及小溪潺潺流水声,让我惊叹于白云深处桃坑的静谧和美丽。这里莫不是金庸小说中的东邪黄药师及其聪颖过人的女儿黄蓉所在的桃花岛?踏着脚下芬芳的泥土,我寻觅无果。听村里的老人说古时村中桃树甚多,村后有山涧小溪,所以又名桃花溪村绕村一圈之后,找不到桃林也没见到想象中的桃花岛,我如匆匆过客,带着些许遗憾悻悻离开。我不知道,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这里可是闽东革命的根据地,闽东红军长期驻此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啊! 再次寻访桃坑,我已参加工作多年。初夏,团组织开展深入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扛着“重走红军路”的队旗,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近桃坑。从村支书的介绍中,我认识了桃坑,也了解到桃花溪整编的故事。
  1937年10月,由叶飞带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及各县游击队集中于此整编,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后移师虎贝、屏南双溪、棠口,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在叶飞团长的率领下,1300多闽东籍子弟毅然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
  在当地村干的指引下,我驻足于“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北上抗日整编纪念碑”前,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遥想当年闽东红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百折不挠坚持斗争,给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以沉重打击,有力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后来的战略大转移。这是何等的英武非凡、气壮山河啊!还是这支部队,为了抗日大业,1300多名闽东籍子弟告别父老乡亲北上抗日,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愈战愈勇、屡建战功,成为新四军、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坚持阳澄湖畔斗争的新四军三十六位伤病员中,绝大多数来自闽东老区走出的红军战士。桃坑村就有多人参加红军并随队北上抗日,已知姓名的有陈富何、陈郑珠、陈华菜等烈士。这些战士多数牺牲在战场上,都没能再回到闽东故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又是何等的铁血丹心、感人肺腑啊! 来到村口的陈氏祠堂,这是当年红军整编的地点斑驳外墙上依稀的红军标语,依旧夺人眼球。厅堂上悬挂着锤子和镰刀组合的党旗,教人举目仰视,满怀敬意。简朴的卧室、黄泥巴的土灶台及陈列的当年红军使用的马灯、红樱枪、大刀,一切自然得满是尘土的气息,世俗不侵,又自然得让人亲近难舍,感慨良多。我仿佛看到了叶飞团长、阮英平副团长在这里秉烛夜谈,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土在这里刻苦学习、积极训练,红旗漫卷,军号嘹亮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定格、放大,迎接全国解放的曙光。
  走出屋外,山风拂面,环视四野,青山如黛。望着眼前整洁的村落,绿油油的稻田,垄垄连片的茶园,随风摇曳的竹林,我徜徉在老区土地红色的世界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桃坑村与各地老区村一样,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五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通电话)工程的实施,让老区人民过上了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如今交通便利了,信息灵通了,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红色旅游,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在村口,我遇上了一位老大伯,一位老村干,他欣慰地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老区扶持政策,也就没有今天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感谢你,桃花溪!祝福你,老区人民! (陈斌)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蕉城红色遗址》

本书记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闽东苏区的主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全书共分八章,即: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宁德、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闽东国共两党宁德和谈、宁德苏区、红色名人故(旧)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