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桥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83
专题名称: 洞桥头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2
起始页: 013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洞桥头 指望京门过濠桥之地。旧时濠桥在必先洞前,故得“洞桥”名。弘治志载:“乌石街,其地南抵旧必先院前石桥。”其桥头这一带地俗称“洞桥头”。宋时,“以收恤疾病癃老之人,为德至渥”,大观间(1107—1110)尝在洞桥头建“安养院”。元代又将安养院旧址改为“养济院”。“至元三十年,廉访司佥事张孝思查举旧制建,收养孤老笃疾之人。堂其中以祝圣,厅其西以会官。旁列子舍,外植坊表。亭庑庖福,敞朗完好”。院内建有“张孝思祠”。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养济院。西为厅,匾曰“发政”;东为堂,匾曰“施仁”;立亭于堂前,匾曰“必先”;外立坊门,内列房舍。(《重刊兴化府志》卷25《礼纪·恤典》) 弘治四年(1491),知府王弼以“必先院”改为“兴化府学射圃”。乾隆志载:“原旧址在望海门外,为民所侵。正统八年,佥事李在修复之。因建观德亭其中,师生多病其远。成化间,知府岳正徙于迎仙门内之右。”弘治四年(1491)又改府学射圃于必先院之址,而以旧射圃予县学。六年(1493),知府王弼迁建“必先院”于肃清门外郡厉坛之右。每月例给每人米3斗、柴90斤、寒暑布衣各1匹,死给棺具。其涵江、水南两处皆属焉。弘治十五年(1502),在西门内射圃东建有“军器局”。 万历二十三年(1595),知府李大钦在洞桥头的兴化府射圃之址上建“明宗书院”。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海迁界,平海卫城废。康熙三年(1664),知府李英将原暂寓于古谯楼右即文昌宫的平海卫学,迁至洞桥头府学射圃,并将明宗书院改建为“先师庙”。乾隆五年(1740),知府宫兆麟改“明宗书院”为“兴安书院”。(详见“明宗书院”条) 自洞桥头而下,即小西湖上堰,堰上架有石板桥,其地俗称“河尾”。宋时有李氏家族环居这里。李俊甫《莆阳比事》载云:北门濠边李、北门墙兜李,为“郎中德昭之后。知县德辉之族”。李德昭,字子晋,曾祖李至评,始由温陵迁莆之北郭。德昭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终提举广东、度支郎官。德昭弟德辉,字子光,重和元年(1118)进士,官至南恩州阳江知县。洞桥头东北角,今荔城区建行之址,李氏建有“侍御祠”。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