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記第十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禮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777
颗粒名称: 樂記第十九
分类号: K892.9
页数: 12
页码: 六-二十七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了音乐在教化人心、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认为先王制礼乐是为了教化百姓,调节情感,使人心向善,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礼记 礼仪 古代

内容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
  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宮商角徵羽雜比
  曰音單出曰聲形
  猶見
  也
  聲相應故生變
  樂之器彈其宫則眾宫應然不足
  樂是以變之使雜也易曰同聲相
  應同氣相求春秋傳曰若以水濟水
  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
  變成方謂之音
  方
  猶
  文章
  也
  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干盾也
  戚斧也
  武舞所執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執周禮舞師樂師
  掌敎舞有兵舞有干舞有羽舞有旄舞詩曰左手執靥右手秉
  翟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
  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
  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
  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
  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
  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動
  言人聲在所見
  非有常也鳴踧
  也啴寛綽貌發
  猶楊也組麤也
  是故先王愼所以感之者故禮
  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
  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極至
  也
  所以同民
  心而出治道也
  此其所
  謂至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
  治丗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丗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
  之道與政通矣
  言八音和否隨政也玉
  藻曰脂瞽幾聲之上下
  宫爲君商
  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五者不亂則
  無
  怗懘之音矣
  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聲濁者
  尊淸者卑怗愚亂敗不和貌
  宮亂
  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
  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
  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
  滅亡無曰矣
  君臣民事物其道亂則其音應而亂荒猶
  散也陂傾也書曰王耄荒易曰無平不陂
  鄭衛之音亂丗之音也比於慢矣
  比猶
  同也
  桑
  閒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濮水
  之上地有桑閒者亡國
  之
  音
  於此之水出也昔殷紂
  使師延作靡靡之樂巳而自沈於濮水後師㳙過焉夜聞
  而寫之爲晉平公鼓之是之謂也桑閒在濮陽南誣罔也
  凡
  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
  倫
  猶
  類也理
  分也
  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
  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爲能知
  樂
  禽獸知此爲聲耳不知其官商
  之變也八音並作克諧曰樂
  是故審聲以知音
  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
  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
  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
  有德德者得也
  幾近也聽樂而知政之得失
  則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禮
  是故樂
  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
  隆猶盛
  也極窮
  也
  淸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
  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
  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朱弦練
  朱弦練則聲濁越瑟底孔也畫
  疏之使聲遲也倡發歌句也三歎三人從歎之耳大饗祫祭先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
  之欲也將以敎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
  也
  教之使知
  好惡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
  動性之欲也
  言性不見
  物則無欲
  物至
  知
  知然後好惡形
  焉
  至來也知知每物來則又有知也
  言見物多則欲益衆形猶見也
  好惡無節於内
  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節法度也知猶
  欲也誘猶道也
  引也躬猶已
  也理猶性也
  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
  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化物也者滅天
  理而窮人欲者也
  窮人
  欲言
  無
  所
  不爲
  於是有悖逆詐
  僞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
  衆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
  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是故先
  王之制禮樂人爲之節
  言爲作法度
  以遏其欲
  衰麻哭
  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
  也昏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
  以正交接也
  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笄成
  人之禮射鄉大射鄉飲酒也
  禮節民心
  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
  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樂者爲同禮者
  爲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同謂協好惡也
  異謂別貴賤
  樂勝
  則流禮勝則離
  流謂合行不敬也
  離謂析居不和也
  合情飾貌者
  禮樂之事也
  欲其並行
  斌斌然
  禮義立則貴賤等矣
  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不肖別
  矣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義
  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等階
  級也
  樂由中出
  和在
  心也
  禮自外作
  敬在
  物也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
  作故文
  文猶動也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易簡若於
  清廟大樂
  然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
  下者禮樂之謂也
  至猶達
  也行也
  暴民不作諸侯賔
  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
  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
  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賔
  協
  也試
  用也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言
  順
  天地之氣
  與其數
  和故百物不失
  不失
  其性
  節故祀天祭地
  成物有
  功報焉
  明則有禮樂
  教人
  者
  幽則有鬼神
  助天地
  成物者
  也易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五帝德說黃帝德曰
  死而民畏其神者百年春秋傳曰若敖氏之鬼然則聖人之精
  氣謂之神賢知
  之精氣謂之鬼
  如此則四海之内合敬同愛矣
  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也
  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㳂也
  法猶因述也孔子
  曰殷因於夏禮所
  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可知也必或作縁
  故事與時並
  舉事在其時也
  禮器曰堯授舜
  舜授禹湯放桀
  武伐紂時也
  名與功偕
  爲名在其功也偕猶俱也堯作
  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
  大護武王作大武各
  因其得天下之功
  故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
  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簠簋
  爼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還
  裼襲禮之文也
  綴謂贅舞者之位
  也兆其外營域也
  故知禮樂之
  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述謂訓
  其義也
  作者
  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
  百物皆化序故羣物皆別
  化猶生也別
  謂形體異也
  樂由天
  作禮以地制
  言法天
  地也
  過制則亂過作則暴過
  誤也暴失
  文武之意
  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論倫無
  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
  倫猶類也
  患害也官
  猶事
  也
  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
  也
  質猶
  本也
  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越於聲音用
  於宗廟社稷事乎山鬼神則此所與民
  同也
  言情官質制
  先王所傳也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
  功
  成
  治定同時耳功主於王業治主於教民明堂位說
  周公曰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
  其功大
  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
  辯徧
  也
  干戚之
  舞非備樂也
  樂以文德爲備若咸池者孔子曰韶盡
  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孰
  享而祀非達禮也
  達具也郊特牲曰郊血大饗腥三獻
  網一獻孰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五帝殊時不相㳂樂三王異丗不相襲禮
  言其有
  損益也
  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樂人之所好也害
  在淫侉禮人之所
  勤也害
  在倦略
  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
  唯大聖乎
  敦厚
  也
  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
  制行矣
  禮爲
  異也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
  焉
  樂爲
  同也
  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
  近於樂義近於禮
  言樂法陽而生
  禮法陰而成
  樂者敦和率
  神而從天禮者別冝居鬼而從地
  敷和樂貴同
  也率循也從
  順也別冝禮尚異也居鬼謂居其所
  爲亦言循之也鬼神謂先聖先賢也
  故聖人作樂應
  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官猶事
  也各得
  其
  事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髙巳陳貴賤位
  矣動靜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羣
  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
  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
  卑髙謂山澤也位矣尊卑之
  位象山澤也動靜隂陽用事
  小大萬物也大者常存小者隨陽出入方謂行蟲也物謂殖
  生者也性之言性也命生之長短也象光耀也形體貌也
  地
  氣上齊天氣下降隂陽相摩天地相蕩鼓
  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煖之
  以曰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
  和也
  齊讀爲躋躋升也摩猶迫也蕩猶
  動也奮覺也百化百物化生也
  化不時則不
  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
  辨別也升成
  也樂失則害
  物禮失
  則亂人
  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
  隂陽而通乎鬼神窮髙極逺而測深厚
  極
  至
  也蟠猶委也髙逺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禮樂
  之道上至於天下委於地則其閒無所不之
  樂著大始
  而禮居成物
  著之言處也大始
  百物之始生也
  著不息者天也著
  不動者地也
  著猶明白也息猶𠇲止也易
  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一動一
  靜
  者天地之閒也
  閒謂百
  物也
  故聖人曰禮樂云
  言
  禮
  樂之法天地也樂靜而禮動
  其並用事則亦天地之閒耳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
  夔欲舜與天下
  之君共此樂也
  南風長養之風也以言父母之長養己其辭
  未聞也夔舜時典樂者也書曰夔命女典樂
  故天子之爲
  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敎尊
  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
  其舞行綴逺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
  民
  勞
  則德薄費相去逺舞人少也民
  逸則德盛費相去近舞人多也
  故觀其舞知其德聞
  其謚知其行也
  謚者行
  之迹也
  大章章之也
  堯樂名也言
  堯德章明也
  周禮闕之
  或作大卷
  咸池備矣
  黃帝所作樂名也堯増脩而用之咸
  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周禮曰
  大咸
  韶繼也
  舜樂名也韶之言紹也言舜
  能繼紹堯之德周禮曰大韶
  夏大也
  禹
  樂
  名也言禹能大堯舜
  之德周禮曰大夏
  殷周之樂盡矣
  言盡人事也周
  禮曰大濩大武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
  敎者民之寒暑也敎不時則傷世事者民
  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
  敎謂
  樂也
  然則先王之
  爲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
  以法治以
  樂爲治之
  法行象德民之
  行順君之德也
  夫豢豕爲酒非以爲禍也而獄
  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
  以穀食犬豕曰豢爲作
  也言豢豕作酒本以饗
  祀養賢而小人飲
  之善酗以致獄訟
  是故先王因爲酒禮壹獻之
  禮賔主百拜終曰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
  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壹獻士飲酒之
  禮百拜以喻多
  故酒食者
  所以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
  綴淫也
  綴猶
  止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
  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
  禮終
  大事謂
  死喪也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
  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
  其教焉
  著猶立也謂立司
  樂以下使教國子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
  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
  後心術形焉
  言在所以感之也術
  所由也形猶見也
  是故志微噍
  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嘽諧慢易繁文簡節
  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
  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
  民肅敬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
  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
  亂
  志微意細也吴公子札聽鄭風而曰其細巳甚民弗堪也
  簡節少易也奮末動使四支也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
  春秋傳曰血氣狡憤肉肥也狄滌往來疾貌也
  濫僭差也此皆民心無常之傚也肉或爲潤
  是故先王
  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
  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隂而不密
  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
  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生氣隂陽氣也五常
  五行也密之言閑也
  愼猶恐
  懼也
  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釆
  以繩德厚
  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學之廣謂増習之省猶
  審也文采謂節奏合也繩猶度也周禮大司熱
  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敎國
  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護大武
  律小大之稱
  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
  律六律也周禮典同以六
  律六同辨天地四方陰陽
  之聲以爲樂器小大謂髙聲正聲之類也終始謂始於宫終於羽宗
  廟黃鍾爲宫大吕爲角大蔟爲徵應鍾爲羽以象事行宫爲君
  商爲
  臣
  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於
  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謂同聽之莫不和敬
  莫不和順莫不和親
  土敝則
  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鼈不大氣衰則生物
  不遂丗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
  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廣則容姦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
  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遂猶成也慝穢也廣謂
  聲緩也狹謂聲急也感
  動也動人條暢之
  善氣使失其所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
  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倡和有應回邪曲
  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也
  成象者謂
  人樂習焉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
  成其行姦聲亂色不留聦明淫樂慝禮不
  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
  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反猶
  本也
  術心
  道也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
  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
  之和以著萬物之理
  奮猶動也動至德之光謂降天
  神出地祇假祖考著猶成也
  是故淸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
  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
  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
  生倡和淸濁迭相爲經
  淸明謂人聲也廣大謂鐘
  鼓也周還謂舞者五色五
  行也八風從律應節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曰月晝夜
  不失正也淸謂業賔至應鐘也濁謂黃鐘至中吕
  故樂
  行而倫淸耳目聦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
  天下皆寧
  言樂用則正人理和
  隂陽也倫謂人道也
  故曰樂者樂也君
  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
  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道謂仁義
  也欲謂邪
  淫
  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
  敎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方猶
  道也
  德者性
  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
  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是故情深而
  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唯樂不可以爲僞
  三者本志也聲也容也言旡
  此本於内則不能爲樂也
  樂者
  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
  飾也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是
  故先鼓以警戒三歩以見方再始以著往
  復亂以飭歸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獨
  樂其志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是
  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善
  小人以聽過故曰生民之道樂爲大焉
  文
  采
  樂之威儀也先鼓將奏樂先擊鼓以警戒衆也三歩謂將舞必
  先三舉足以見其舞之漸也再始以著往武王除喪至盟津之
  上紂未可伐還歸二年乃遂伐之武舞再更始以明伐時再徃
  也復亂以飭歸謂鳴鐃而退明以整歸也奮疾謂舞者也極幽
  謂歌
  者也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
  言樂出而不反
  而禮有往來也
  樂
  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樂章德禮
  報情反始也
  自
  也
  由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
  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縁者天子之
  寶龜也從之以牛羊之羣則所以贈諸侯
  也
  贈諸侯謂來朝
  將去送之以禮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
  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理猶
  事也
  樂統同禮辨異
  統同同和合也
  辨異異尊卑也
  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管猶
  包也
  窮
  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僞禮之經也禮
  樂負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
  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負
  猶
  依象也降下也興猶出也凝成也
  精粗謂萬物大小也領猶理治也
  是故大人舉禮樂
  則天地將爲昭焉
  言天地將爲
  之昭然明也
  天地許合隂
  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
  達羽翼奮角觡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
  者孕鬻胎生者不殞而卵生者不死則樂
  之道歸焉耳
  新讀爲熹熹猶烝也氣曰煦體曰嫗屈生
  曰區無䚡曰觡昭曉也蟄蟲以發出爲曉
  更息曰蘇孕任也鬻生也内敗
  殞死裂也今齊人語有殈者
  旦樂者非謂黃鐘大吕
  弦歌干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鋪
  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爲禮者禮之
  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言禮樂之本由人君也禮本
  著誠去僞樂本窮本知變
  樂
  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廟
  之禮故後尸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
  辨猶
  別也
  正也弦謂鼓琴瑟也後尸居後贊
  禮儀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
  是故德成而上藝
  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
  德三德也行三行
  也藝才技也先謂
  位在上也後
  謂位在下也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
  後可以有制於天下也
  言尊卑備乃可
  制作以爲治法
  魏文侯
  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
  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魏文侯晉大夫畢萬之後
  僭諸侯者也端位衣也古
  樂先王之
  正樂也
  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
  正以廣弦匏笙簧㑹守拊鼓始奏以文復
  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君子於是語
  於是道古脩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
  發也
  旅猶俱也俱進俱退言其齊一也和正以廣無姦聲也
  㑹猶合也皆也言衆皆得擊鼓乃作周禮大師職曰大
  祭祀帥瞽登歌合奏擊拊下管播樂器合奏鼓轉文謂鼓也武
  謂金也相即拊也亦以節樂相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
  相因以名焉今齊人或謂豫爲相
  靡亦樂器名也狀如漆筩中有椎
  今夫新樂進俯退
  俯姦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優雜子
  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
  此新樂之發也
  俯猶曲也言不齊一也濫濫竊也溺而
  不止聲淫亂無以治之擾獼猴也言舞
  者如獼猴戲也亂男
  女之尊卑擾或爲優
  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
  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
  言文侯好音
  而不知樂也
  經鎗之類皆爲
  音應律乃爲樂
  文侯曰敢問何如
  欲知音
  樂異意
  子夏對
  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
  穀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
  後聖人作爲父子君臣以爲紀綱紀綱旣
  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
  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當
  謂
  樂不失
  其所
  詩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
  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俾俾于文王
  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此之謂也
  此有德之音所謂樂也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
  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慶賞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俾當爲
  比聲之誤也擇善從之曰比施延也言文
  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於後丗也
  今君之所好者
  其溺音乎
  言無文王之德
  則所好非樂也
  文侯曰敢問溺音何
  從出也
  玩習之乆不
  知所由出也
  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
  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
  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
  祀弗用也
  言四國皆出此溺音濫濫竊姦聲也燕安也春
  秋傳曰懷與安實敗名瞒數讀爲促速聲之戲
  也煩勞也祭祀
  者不用淫樂
  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
  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言古
  樂敬
  且和故無事而不
  用溺音無所施
  爲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巳
  矣君好之則臣爲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
  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
  誘進也孔甚也言民從君
  所好惡進之於善無難
  然後聖人作爲鞉鼓控揭壎篪此六者德
  音之音也
  六者爲本以其聲質也控揭
  謂祝敔也壎篪或爲龔虞
  然後鐘磬竽
  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
  王之廟也所以獻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貴
  賤各得其冝也所以示後丗有尊卑長幼
  之序也
  官序貴賤謂尊卑
  樂器列數有差次
  鐘聲鏗鏗以立號號
  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
  號號令所以警衆也橫
  充也謂氣作充滿也
  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
  死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石聲磬磬
  當爲罄字
  之誤也辨謂
  分明於節義
  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
  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
  廉廉
  隅也
  竹聲
  濫濫以立㑹㑹以聚衆君子聽竽笙筆需管
  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濫之意猶擘聚也㑹
  猶聚也聚或爲最
  鼓聲之
  聲讙讙以立動動以進衆君子聽鼓鼙之
  聲則思將帥之臣
  聞讙囂則人意動作
  讙或爲歡動或爲勲
  君子之聽
  音非聽其鏗鎗而巳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以聲合
  己之志
  成賔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
  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巳乆何也對曰病
  不得其衆也
  武謂周舞也備戒鼓子鼓警衆病猶
  憂也以不得衆心爲憂憂其難也
  咏歎之
  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
  咏歎淫液歌違
  之也逮及也事
  伐事
  也
  發揚蹈厲之巳蚤何也對曰及時事
  也
  時至武事
  當施也
  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
  也
  言武之事無坐也致謂膝
  至地也憲讀爲軒聲之誤
  聲淫及商何也對曰
  非武音也
  言武歌在正其軍不貪商也
  時人或說其義爲貪商也
  子曰若非武
  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
  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
  有司典樂者也傳
  猶說也荒老耄也
  言典樂者失其說也而
  時人妄說也書曰耄荒
  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
  若吾子之言是也
  萇弘周
  大夫
  賔牟賈起免席而
  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巳乆則旣聞命矣敢
  問遲之遲而又乆何也
  遲之遲謂
  乆立於綴
  子曰居吾
  語女夫樂者象成者也㧾干而山立武王
  之事也發揚蹈厲大公之志也武亂皆坐
  周召之治也
  居猶安坐也成謂巳成之事也㧾干持盾也
  山立猶正立也象武王持盾正立待諸侯也
  發揚蹈厲所以象威武時也武舞象戰鬭也亂謂失
  行列也失行列則皆坐象周公召公以文止武也
  且夫武
  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
  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
  復綴以崇
  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爲一成始奏象觀兵
  盟津時也再奏象克殷時也三奏象克殷有餘
  力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荊蠻之國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
  公分職而治也六奏象兵還振旅也復級反位止也崇充也凡
  六奏以充
  武樂也
  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
  也
  夾振之者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爲節也駟當爲四聲之
  誤也武舞戰象也每奏四伐一擊一剌爲一伐牧誓曰今曰
  之事不過
  四伐五伐
  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分猶部曲也事猶爲
  也濟成也舞者各有
  部曲之列又夾振之者
  象用兵務於早成也
  乆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
  也
  象武王伐紂
  待諸侯也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
  欲語以
  作武樂
  之
  意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
  薊封帝堯之後於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
  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
  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禄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
  而弗復乗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衅而
  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
  之士使爲諸侯名之曰建繫然後天下知武
  王之不復用兵也
  反當爲及字之誤也及商謂
  至紂都
  也牧誓曰至于商郊牧野封
  謂故無
  土地者也投舉徙之辭也時武王封纣子武庚於殷墟所徙者
  微子也後周公更封而大之積土爲封封比干墓崇賢也行猶
  視也使箕子視商禮樂之官賢者所處皆令反其居也弛政去
  其紂時苛政也倍祿復其紂時薄者也散猶故也桃材在華山
  旁甲鎧也衅舋字也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建讀爲
  鍵字之誤也兵甲之衣曰橐鲢橐言潤藏兵甲也詩曰載藥弓
  矢春秋傳曰垂橐而入周禮曰囊
  之欲其約也滿或爲續枳或爲鋳
  散軍而郊射左射
  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禪冕搢
  笏而虎賁之士說劎也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
  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郊射爲射官
  於郊也左東
  學也右西學也
  貍首翳虞所以歌爲節也貫革射穿甲革也禪
  冕衣裨衣而冠
  冕也裨衣衮之屬也搢猶挿也賁憤怒也文王
  之廟爲明堂制
  耕藉藉田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
  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㧾干所以
  教諸侯之弟也
  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
  五事者也冕而㧾干親在舞位也周名
  大學曰
  東膠
  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
  之遲乆不亦冝乎
  言武遲乆
  爲重禮樂
  君子曰禮樂不
  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
  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
  安安則乆乆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
  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致猶深審也
  子讀如不子
  之子油然新生好貌也善心生則寡於利欲寡於利欲則樂矣
  志行成言而見信如天也不怒而見畏如神也樂由中出
  故治心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躬身也
  禮自外
  作故
  治身
  心中斯湏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
  矣
  鄙詐入之
  謂利欲生
  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
  心入之矣
  易經
  易也
  故樂也者動於内者也禮
  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内和而
  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動於内而民
  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德煇顏
  色潤澤
  也理容貌
  之進止也
  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
  無難矣樂也者動於内者也禮也者動於
  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
  禮主其減人所
  倦也樂主其盈
  人所
  歡也
  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
  爲文
  進謂自勉強也反謂自
  抑止也文猶美也善也
  禮減而不進則銷樂
  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
  放淫於
  聲樂不
  能止也報讀爲
  襃襃猶進也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
  得謂曉其義知
  其吉凶之歸
  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俱趨立
  於中不
  銷不放心
  夫樂者樂也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
  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
  性術之變盡於此矣
  免猶自止也人道人之所爲也
  性術言此出於性也盡於此不可
  過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爲道
  不耐無亂
  形聲音動靜也而
  古
  書能字也後丗
  變之此獨存焉古
  以能爲三台字
  先王恥
  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
  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
  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巳矣
  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
  也
  流猶淫放也文篇辭也息猶銷也曲直歌之曲折也繁
  瘠廉肉聲之鴻殺也所奏闋作進止所應也方道也
  是
  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
  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
  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内父子兄弟同聽之
  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
  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
  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審一審其人聲
  也比物謂雜金
  革土匏之屬也以成文
  五聲八音克諧相應和
  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
  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
  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
  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
  之所不能免也
  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詩云荷戈與綴
  兆域也舞者進退所至也要猶㑹也命
  教也紀㧾
  要之也
  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
  鈇銊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
  怒皆得其濟焉
  濟猶
  輩類
  喜則天下和之怒則
  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子
  之於天下喜怒節之以禮樂則兆民和
  從而畏敬之禮樂王者所常興興盛也
  子贛見師乙而
  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冝也如賜者宜何
  歌也
  子貢孔子弟子師樂官也乙
  名聲歌各有冝氣順性也
  師乙曰乙賤工也
  何足以問所冝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
  焉
  樂人稱工
  執猶處也
  愛者冝歌商温良而能斷者冝
  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已而天地
  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
  者五帝之遺聲也寛而靜柔而正者冝歌
  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冝歌大雅恭儉
  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
  冝歌風肆直而慈愛
  此文換簡失其次寛而靜冝在
  上愛者冝歌商冝承此下行讀
  云肆直而慈愛者冝歌商商宋詩也愛或爲
  哀直己而陳德各因其德歌所冝育生也
  商之遺聲也
  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
  齊人識之故謂之齊
  云商之遺聲也衍字也又誤上
  所云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當
  居此衍
  字處也
  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
  之音者見利而讓
  屢數也數斷事以其肆直也見利
  而讓以其温良能斷也斷猶決也
  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
  義非歌孰能保此
  保猶安
  也知也
  故歌者上如抗下
  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鉤纍
  纍乎端如貫珠
  言歌聲之著動人
  心之審如有此事
  故歌之爲言
  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
  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
  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長言之引其聲
  也嗟歎和續之
  也不知手之舞之足
  之躍之歡之至也
  子貢問樂
  上下同
  美之也

知识出处

禮記

《禮記》

漢鄭玄注,宋金履祥批評。履祥有《尚書注》已著録。此書爲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鏝刻,漢鄭玄注本,末有清顧廣圻嘉慶丙寅題跋,云:「此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是南宋淳熙四年官書,於今日爲最古矣。末有名銜一紙,裝匠誤分入《釋文》首,不知者輒認以爲舊監本,非也。」又有澗蘋題記一通,祇叙此書重雕始末。然此書天頭有手批,凡一千二百九十五條,識斷精到,非出庸儒手。二《跋》皆未言批評爲何人。考批語有「履祥按」者有五:卷三《檀弓下》於「工尹商陽」上批注:「程子不(亦)以爲然。《家語》此章之下,子路怫然而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履祥按:《家語》所載詳備,程子似不必疑。」卷三《檀弓下》末批云:「虞氏中云:此篇乃漢文帝博士諸生所作。李氏曰:劉氏《七略》,其《本制》、《兵制》、《服制》等篇,今但有一篇。疑小戴所删。履祥按:文公《儀禮》有《王制》十篇,蓋得古意。」卷四《王制》於「凡四海之内」上批曰:「封建、制禄。文公曰:漢儒之說只是立一箇算法,非惟施之當今不可,求之昔時,亦有難曉者。且如九州之地,冀州極闊,雍州亦闊,若青、兖、徐、豫,則疆界有不足者矣。設是夏時封建之國,革命之後,不成地多者削其國以予少者,如此則彼未必服,或以生亂。又如周王以原田與晉文公,其民不服,至於伐之。蓋世守其地,不欲從它人。若封王子弟,必須有空地方可封。履祥按:方百里惟以田計。青、兖、徐、豫,山少田多,故疆界若狹。冀與雍田少山多,故疆界其闊。」卷五《月令》於「是月也不可以稱兵」上批曰:「禁兵:或問:『孟春行夏令等處,不知是天行令,是人行令?」文公曰:是人行此令,則召天之災。履祥按:《月令》每月自有當行之政,若不行當月之政,而行他時之政,則他時之氣應之,而災異至矣。」卷十四《祭義》於「氣也者,神之盛也」上批曰:「文公曰:夫子答宰我問鬼神一段,好。陰陽乍離之際,彷彿如有所睹。昭明,所謂光景者。焄蒿是升騰氣象,悽愴是令人感動模樣。墟墓之閒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正謂此。履祥按:『洋洋乎』二句是說昭明,焄蒿、墟墓之間是說悽愴。「履祥者,即金履祥也。其為朱學四傳,故批評引文公說最多。如於《曲禮上》「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上批評曰:「文公曰:取於人是有朋自遠方來,童蒙求我:取人是好爲人師,我求童蒙。」又《檀弓上》「其慎也」上批曰:「慎引,文公謂此處未可曉。」前後凡十八處,蓋本承師說也。其所引者有胡明仲說,明仲,宋高宗時人,宗程子學,官舍人,嘗知嚴州。有呂氏說,即呂祖謙也。有劉瓛說:瓛,南齊時人也。有陳止齋說,止齋,陳傅良也。有李氏心傳說,有伊川程子說,皆履祥以前之人。觀其字迹端正不苟,與履祥遺墨對比,似未分軒輊,其爲金履祥所作無疑也。别引有嚴陵方氏、香巖李氏,皆莫可考。據履祥所批者,或總括其義,其於《禮上》首簡總評曰:「劉氏《别錄》屬制度,禮之本。」於《檀弓上》總評曰:「《檀弓》上下篇多記喪禮,疑出子游之筆及其門人所記。」或解句義,其於「鸚鵡能言,不離飛烏」上批曰:「人異於禽獸者以禮。」又於「使人以有禮,知自别於禽獸」上批曰:「交際之禮。」又於「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上批曰:「年德之節,通解八學。《禮·少儀》。」又於「謀於長者」上批曰:「事長之禮。」於「凡爲人子之禮」上批曰:「事親之禮。」於「年長以倍,則父事之」上批曰:「事長。」於「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上批曰:「游謁之禮。」於「言不聞則不入」上批曰:「入户之儀。」於「摳衣趨隅」上批曰:「入六門至寢門之儀。」於「侍坐於先生」上批曰:「侍坐之儀。」於「毋側聽,毋噭應「上批曰:「凡起居之儀。」於「男女不雜坐」上批曰:「男女之儀。」於「名子者不以國」上批曰:「名字。」於「凡進食之禮」上批曰:「賓客飲食之禮。」於「餃餘不祭」上批曰:「餕餘之物不以祭,父不以是祭子,夫不以是祭妻。」於「君子抱孫不抱子」上批曰:「尸,必以孫:孫幼,使人抱之。」於「知生者弔,知死者傷上批曰:「因居喪及弔禮。」於「弔喪弗能賻」上批曰:「因弔贈及遺饋。」於「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上批曰:「在車之容。」於「天子不言出」上批曰:《春秋》書法。」於「凡祭,有其廢之」上批曰:「通論。」於「天子死曰崩」上批曰:「吉凶名號。」於「孔子蚤作」上批曰:「夫子之終。或問此章,文公曰:《檀弓》出於雜記,恐未必得其真。」於「君子曰謀人之軍師」上批曰「死亡之義。此處或作『軍邦』,句亦通。《家語》,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於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也。然與?』孔子曰,『謀人之軍師』云云,古之正也。」卷二《檀弓上》於「先王制禮」上批曰:「立適,古人不必親相與言,以禮相示而已。然亦是文子則可,若他人責之,亦不喻也。」於「拜而後稽顙」上批曰:「《家語》,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門稽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稽顙』云云。」蓋評說皆以此類爲主,不勝其舉也。或說以句法,其以爲「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幼」下、「弱」下、「壯」下皆宜斷句,稱「陸司農句,文公是之」。或說字音字義,於卷一《曲禮上》「長者不及,毋儳言」上批曰:「儳,倉鑒切。蹔雜也。《唐書》儳路,音同。」於「舂不相」上批曰:「相,助杵之聲,如謳歌然,以志勞也。」於《曲禮下》批曰:「朱子曰:《曲禮》必别有一書,叶韻如《弟子職》之類。如篇首『若思』、『定辭』、『民哉』及『上堂』、『聲揚』,『入户」、『必下』,皆叶韻。今上下篇却是後人補凑而成,不是成篇做底。」於「何居」上批注:「何居,猶《書》云『何其』。」或説上下文關節,於「孔子少孤,不知其墓」上批曰:「上文『孔子既得合葬於防』,宜在此章下。」於「夏后氏尚黑」上批曰:「三代所尚之色。」或於句間標音,《曲禮下》「武車綏旌」之「綏」字旁注「而追」二字,「史載筆」、「則載青旌」之「載」字旁注「戴」。或批注於下方,卷五《月令》於「止訟獄」鄭注「省減」下批曰:「省,察也。」其尤難能可貴者,不默守師説,廣覽博取,未主一家。卷七《禮運》一篇,朱子以爲類《莊子》,「非聖人之書」。履祥引胡明仲説,是「子游所作」,而不主朱子也。於「以姑息」上批曰:「姑息,王介甫曰:且止也。」則取王安石説。此書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稀世珍寶也。

阅读

相关人物

鄭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