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第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禮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775
颗粒名称: 學記第十八
分类号: K892.9
页数: 3
页码: 一-六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包括祭礼、丧礼、婚礼等。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不同时代的礼仪制度的变化,以及礼仪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礼记 礼仪 古代

内容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護聞不足以動衆
  憲
  法
  也言發計慮當擬度於法式也求謂招
  來也謏之言小也動衆謂師役之事
  就賢體逺足以
  動衆未足以化民
  就謂躬下之
  體猶親也
  君子如欲化民
  成俗其必由學乎
  所學者聖人
  之道在方策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
  敎學爲先
  謂内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
  學焉外則有大學庠序之官
  兊命曰念
  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典經也言學之不舎業
  也兊當爲說字之誤也
  髙宗夢傅說求而得之作
  說命三篇在尚書今亡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旨美
  也
  是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則睹己行之
  所短敎則見巳
  道之所
  未達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
  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自反求諸己也自
  強脩業不敢倦
  兊
  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言學人乃益
  巳之學半
  古之
  敎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術當
  爲遂
  聲之誤也古者仕焉而巳者歸敎於閭里朝夕坐於門門側之
  堂謂之塾周禮五百家爲黨萬二千五百家爲遂黨屬於鄉遂
  在遠郊
  之外
  比年入學
  學者每歲中
  來入也
  年考校
  中猶閒也鄉
  遂大夫閒歲
  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
  周禮三歲大比乃考焉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
  敬業樂羣五年視愽習親師七年視論學
  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
  反謂之大成
  離經斷句絕也辨志謂别其心意所趣鄉
  也知類知事義之比也強立臨事不惑也
  不反
  不違
  失
  師
  道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
  而逺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懷來也
  安也
  記曰
  蛾
  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蟲
  耳時術蚍蜉之所爲其〓
  乃服成
  大垤
  大學始敎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皮弁天
  子之朝
  朝服也祭菜禮先聖
  先師菜謂芹藻之屬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宵之言
  小也肄
  習也習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此皆君臣宴樂相
  勞苦之詩爲始學者習之所以勸之以官且取上下相和厚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鼓篋擊鼓警衆乃發篋出
  所治經業也孫猶恭順也
  夏
  楚二物收其威也
  夏稻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扑撻犯
  禮者收謂收斂整齊之威威儀也
  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
  禘大祭也天子諸侯旣
  祭乃視學考校以游暇
  學者之
  志意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使之悱悱憤慣
  然後啓發也
  㓜
  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學敎也教
  之長釋
  此七者
  教之大倫也
  倫理也自大學始
  敎至此其義七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
  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官居官者也
  士學士也
  大學之敎也
  時敎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
  有居有
  常居也
  學不
  學操縵不能安弦
  操縵
  雜弄
  不學愽依不能安
  詩
  博依廣譬喻
  也依或爲衣
  不學雜服不能安禮
  雜服冕服
  皮弁之屬
  雜或
  爲雅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興之言喜也歆也藝
  謂禮樂射御書數
  故
  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遊焉
  藏謂懷
  抱之脩
  習也息謂作勞休止於之
  息遊謂閒暇無事於之遊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
  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
  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其此
  之謂乎
  敬孫敬道孫業也敏疾也厥其也學
  者務及時而疾其所脩之業乃來
  今之教者
  呻其佔畢多其訊
  呻吟也佔視也簡謂之畢訊猶問
  也言今之師自不曉經之義但吟
  誦其所視簡之文多其難
  問也呻或爲慕訊或爲訾
  言及于數
  其發言出說不首
  其義動云有所法
  象而
  巳
  進而不顧其安
  務其所誦多
  不惟其未曉
  使人不由其
  誠
  由用也使學者誦之
  而爲之說不用其誠
  教人不盡其材
  材道也謂師
  有所隱也易
  曰兼三材而兩之
  謂天地人之道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敎者
  言非
  則學者
  失問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
  不知其益也
  隱不稱揚也不知
  其益若無益然
  雖終其業其去
  之必速
  速疾也學不心
  解則忘之易
  敎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刑猶
  成也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
  未發情欲未生
  謂年十五時
  當其可之謂時
  可謂年二
  十成人時
  不陵節而施之謂
  孫
  不陵節謂不教長者才者以小敎
  㓜者鈍者以大也施猶敎也孫也
  相觀而善之謂
  摩
  不並問則敎者思
  專也摩相切磋也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興起
  也
  發然後禁則扞
  格而不勝
  敎不能勝其情欲格讀
  如凍洛之洛扦堅不可
  入之
  貌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時過則
  思放也
  雜施
  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
  小者不達大者難
  識學者所惑也
  獨學
  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不相
  觀也
  燕朋逆其師
  燕猶褻也
  麋其朋友
  燕譬廢其學
  衰師之
  譬喻
  此六者教之所
  由廢也
  廢
  滅
  君子旣知敎之所由興又知教
  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故君子之
  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道
  示
  之以道塗也抑猶
  推也開爲發頭角
  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
  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思而得
  之則深
  學者有四失敎者必知之人之學也
  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失於多謂才少者失於寡謂才
  多者失於易謂好問不識者失
  於止謂好
  思不問者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救其失者多
  與易則抑之
  寡與止
  則進之
  敎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
  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言爲之善
  者則後人
  樂放
  傚
  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
  繼志矣
  師說之明則弟子好述
  之其言少而解臧善也
  君子知至學之難
  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愽喻能博喻然後
  能爲師能爲師然後能爲長能爲長然後
  能爲君
  美惡說之是非
  也長達官之長
  故師也者所以學爲君
  也
  弟子學於
  師學爲君
  是故擇師不可不愼也
  師善
  則善
  記曰
  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四代虞
  夏殷周
  凡學之
  道嚴師爲難
  嚴尊
  敬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
  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
  二當其爲尸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
  也
  尸主也爲
  祭主也
  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
  以尊師也
  尊師重道焉不使處臣位也武王踐阼召師尚
  父而問焉曰昔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
  可得見與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王齊三曰端冕
  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負屛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師尚父
  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
  東面而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
  善學者師逸而功
  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
  從而怨之
  從隨也庸功也功之
  受其道有功於己
  善問者如攻堅木
  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乆也相說以
  解
  不善問者反此
  言先易後
  難以漸入
  善待問者如撞鐘
  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荅問者反此
  從讀如富父舂戈之舂舂容謂重撞擊也始者一聲而巳學者
  此皆進學之道也
  皆皆善問
  善荅也
  記問之學不足
  以爲人師
  記問謂豫誦雜難雜說至講時爲學者論
  之此或時師不心解或學者所未能問
  必
  也其聽語乎
  必待其問
  乃說之力不能問然後語之
  語之而不知雖舎之可也
  舎之
  須後
  良冶之子必
  學爲裘
  仍見其家錮補穿鑿之器也補
  器者其金柔乃合有似於爲裘
  良弓之子必
  學爲箕
  仍見其家撓角幹也撓角幹者其材冝
  調調乃三體相勝有似於爲楊柳之箕
  始駕
  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以言仍見則
  貫即事易也
  君子察於此
  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仍讀先王之道
  則爲來事不惑
  古之學
  者比物醜類
  以事相況而爲之醜
  猶比也醜或爲計
  鼓無當於五聲
  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
  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
  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當猶主也五服斬
  衰至缌麻之親
  君
  子曰大德不官
  謂君
  也
  大道不器
  謂聖人之道不
  如器施於一物
  大
  信不約
  謂若胥命于
  蒲無盟約
  大時不齊
  或時以生
  或時以死
  察於此
  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本立而道生言以學爲本
  則其德於民無不化於俗
  無不
  成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
  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
  也始出一勺
  卒成不測

知识出处

禮記

《禮記》

漢鄭玄注,宋金履祥批評。履祥有《尚書注》已著録。此書爲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鏝刻,漢鄭玄注本,末有清顧廣圻嘉慶丙寅題跋,云:「此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是南宋淳熙四年官書,於今日爲最古矣。末有名銜一紙,裝匠誤分入《釋文》首,不知者輒認以爲舊監本,非也。」又有澗蘋題記一通,祇叙此書重雕始末。然此書天頭有手批,凡一千二百九十五條,識斷精到,非出庸儒手。二《跋》皆未言批評爲何人。考批語有「履祥按」者有五:卷三《檀弓下》於「工尹商陽」上批注:「程子不(亦)以爲然。《家語》此章之下,子路怫然而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履祥按:《家語》所載詳備,程子似不必疑。」卷三《檀弓下》末批云:「虞氏中云:此篇乃漢文帝博士諸生所作。李氏曰:劉氏《七略》,其《本制》、《兵制》、《服制》等篇,今但有一篇。疑小戴所删。履祥按:文公《儀禮》有《王制》十篇,蓋得古意。」卷四《王制》於「凡四海之内」上批曰:「封建、制禄。文公曰:漢儒之說只是立一箇算法,非惟施之當今不可,求之昔時,亦有難曉者。且如九州之地,冀州極闊,雍州亦闊,若青、兖、徐、豫,則疆界有不足者矣。設是夏時封建之國,革命之後,不成地多者削其國以予少者,如此則彼未必服,或以生亂。又如周王以原田與晉文公,其民不服,至於伐之。蓋世守其地,不欲從它人。若封王子弟,必須有空地方可封。履祥按:方百里惟以田計。青、兖、徐、豫,山少田多,故疆界若狹。冀與雍田少山多,故疆界其闊。」卷五《月令》於「是月也不可以稱兵」上批曰:「禁兵:或問:『孟春行夏令等處,不知是天行令,是人行令?」文公曰:是人行此令,則召天之災。履祥按:《月令》每月自有當行之政,若不行當月之政,而行他時之政,則他時之氣應之,而災異至矣。」卷十四《祭義》於「氣也者,神之盛也」上批曰:「文公曰:夫子答宰我問鬼神一段,好。陰陽乍離之際,彷彿如有所睹。昭明,所謂光景者。焄蒿是升騰氣象,悽愴是令人感動模樣。墟墓之閒未施哀於民而民哀是也。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正謂此。履祥按:『洋洋乎』二句是說昭明,焄蒿、墟墓之間是說悽愴。「履祥者,即金履祥也。其為朱學四傳,故批評引文公說最多。如於《曲禮上》「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上批評曰:「文公曰:取於人是有朋自遠方來,童蒙求我:取人是好爲人師,我求童蒙。」又《檀弓上》「其慎也」上批曰:「慎引,文公謂此處未可曉。」前後凡十八處,蓋本承師說也。其所引者有胡明仲說,明仲,宋高宗時人,宗程子學,官舍人,嘗知嚴州。有呂氏說,即呂祖謙也。有劉瓛說:瓛,南齊時人也。有陳止齋說,止齋,陳傅良也。有李氏心傳說,有伊川程子說,皆履祥以前之人。觀其字迹端正不苟,與履祥遺墨對比,似未分軒輊,其爲金履祥所作無疑也。别引有嚴陵方氏、香巖李氏,皆莫可考。據履祥所批者,或總括其義,其於《禮上》首簡總評曰:「劉氏《别錄》屬制度,禮之本。」於《檀弓上》總評曰:「《檀弓》上下篇多記喪禮,疑出子游之筆及其門人所記。」或解句義,其於「鸚鵡能言,不離飛烏」上批曰:「人異於禽獸者以禮。」又於「使人以有禮,知自别於禽獸」上批曰:「交際之禮。」又於「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上批曰:「年德之節,通解八學。《禮·少儀》。」又於「謀於長者」上批曰:「事長之禮。」於「凡爲人子之禮」上批曰:「事親之禮。」於「年長以倍,則父事之」上批曰:「事長。」於「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上批曰:「游謁之禮。」於「言不聞則不入」上批曰:「入户之儀。」於「摳衣趨隅」上批曰:「入六門至寢門之儀。」於「侍坐於先生」上批曰:「侍坐之儀。」於「毋側聽,毋噭應「上批曰:「凡起居之儀。」於「男女不雜坐」上批曰:「男女之儀。」於「名子者不以國」上批曰:「名字。」於「凡進食之禮」上批曰:「賓客飲食之禮。」於「餃餘不祭」上批曰:「餕餘之物不以祭,父不以是祭子,夫不以是祭妻。」於「君子抱孫不抱子」上批曰:「尸,必以孫:孫幼,使人抱之。」於「知生者弔,知死者傷上批曰:「因居喪及弔禮。」於「弔喪弗能賻」上批曰:「因弔贈及遺饋。」於「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上批曰:「在車之容。」於「天子不言出」上批曰:《春秋》書法。」於「凡祭,有其廢之」上批曰:「通論。」於「天子死曰崩」上批曰:「吉凶名號。」於「孔子蚤作」上批曰:「夫子之終。或問此章,文公曰:《檀弓》出於雜記,恐未必得其真。」於「君子曰謀人之軍師」上批曰「死亡之義。此處或作『軍邦』,句亦通。《家語》,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於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也。然與?』孔子曰,『謀人之軍師』云云,古之正也。」卷二《檀弓上》於「先王制禮」上批曰:「立適,古人不必親相與言,以禮相示而已。然亦是文子則可,若他人責之,亦不喻也。」於「拜而後稽顙」上批曰:「《家語》,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門稽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稽顙』云云。」蓋評說皆以此類爲主,不勝其舉也。或說以句法,其以爲「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幼」下、「弱」下、「壯」下皆宜斷句,稱「陸司農句,文公是之」。或說字音字義,於卷一《曲禮上》「長者不及,毋儳言」上批曰:「儳,倉鑒切。蹔雜也。《唐書》儳路,音同。」於「舂不相」上批曰:「相,助杵之聲,如謳歌然,以志勞也。」於《曲禮下》批曰:「朱子曰:《曲禮》必别有一書,叶韻如《弟子職》之類。如篇首『若思』、『定辭』、『民哉』及『上堂』、『聲揚』,『入户」、『必下』,皆叶韻。今上下篇却是後人補凑而成,不是成篇做底。」於「何居」上批注:「何居,猶《書》云『何其』。」或説上下文關節,於「孔子少孤,不知其墓」上批曰:「上文『孔子既得合葬於防』,宜在此章下。」於「夏后氏尚黑」上批曰:「三代所尚之色。」或於句間標音,《曲禮下》「武車綏旌」之「綏」字旁注「而追」二字,「史載筆」、「則載青旌」之「載」字旁注「戴」。或批注於下方,卷五《月令》於「止訟獄」鄭注「省減」下批曰:「省,察也。」其尤難能可貴者,不默守師説,廣覽博取,未主一家。卷七《禮運》一篇,朱子以爲類《莊子》,「非聖人之書」。履祥引胡明仲説,是「子游所作」,而不主朱子也。於「以姑息」上批曰:「姑息,王介甫曰:且止也。」則取王安石説。此書今藏於江西省圖書館,稀世珍寶也。

阅读

相关人物

鄭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