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桥武术(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06
专题名称: 畎桥武术(市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21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畎桥武术源于长兴县林城镇原畎桥乡一带。自20世纪初开始在当地流传。民国十六年(1927)拳师赵洪福在畎桥乡传授少林梧桐派南拳。尤其在畎桥附近的北汤、贺家等村坊的百姓习武不断,男女老幼耍棍弄刀,形成传统。 当年北汤村康家〓门有一叫赵洪福的拳师拜绰号称“叶铁头”的少林拳高手为师,深悟少林梧桐南拳之法,并融多个门派拳法于一身,独创“洪福拳法”。刀、棍、鞭、耙等器械样样在行,他还精于民间医治跌打损伤的“卢火功”疗法,并有民间草药留传于世。 民间武术的流传,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畎桥武术开始于民国初年,当时民间主要流行练武防身,结成民间武术组织,抗击土匪抢掠。抗日战争时期,赵洪福曾携弟子参加“红枪会”,带动了红枪会员练拳习武,抗击日寇成为当地时尚。新中国成立后,畎桥武术活动又异常活跃,附近乡村百姓以习武强身为目的,各村拜师学拳,搭台表演拳术的活动风靡一时,当地习“洪福拳法”的达一千人之多。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把传承畎桥民间武术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体育的一项事业。在畎桥小学开设武术教学课,成立武术协会,创办了畎桥武术陈列室。 畎桥武术练习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主要拳法套路有“大脱架”“小脱架”“小四门”“杨家将”“金台拳”“十人记短打”“十字铺”“单双棍”“两人下超手”等,演练中包含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畎桥武术有:钉枪、大刀、单刀、长短棍、九节鞭等十多种器械,并独创“贼耙”配合拳法使用。2009年,““畎桥武术”被列为湖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