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畎桥武术(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06
专题名称:
畎桥武术(市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21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畎桥武术源于长兴县林城镇原畎桥乡一带。自20世纪初开始在当地流传。民国十六年(1927)拳师赵洪福在畎桥乡传授少林梧桐派南拳。尤其在畎桥附近的北汤、贺家等村坊的百姓习武不断,男女老幼耍棍弄刀,形成传统。 当年北汤村康家〓门有一叫赵洪福的拳师拜绰号称“叶铁头”的少林拳高手为师,深悟少林梧桐南拳之法,并融多个门派拳法于一身,独创“洪福拳法”。刀、棍、鞭、耙等器械样样在行,他还精于民间医治跌打损伤的“卢火功”疗法,并有民间草药留传于世。 民间武术的流传,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畎桥武术开始于民国初年,当时民间主要流行练武防身,结成民间武术组织,抗击土匪抢掠。抗日战争时期,赵洪福曾携弟子参加“红枪会”,带动了红枪会员练拳习武,抗击日寇成为当地时尚。新中国成立后,畎桥武术活动又异常活跃,附近乡村百姓以习武强身为目的,各村拜师学拳,搭台表演拳术的活动风靡一时,当地习“洪福拳法”的达一千人之多。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把传承畎桥民间武术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体育的一项事业。在畎桥小学开设武术教学课,成立武术协会,创办了畎桥武术陈列室。 畎桥武术练习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主要拳法套路有“大脱架”“小脱架”“小四门”“杨家将”“金台拳”“十人记短打”“十字铺”“单双棍”“两人下超手”等,演练中包含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畎桥武术有:钉枪、大刀、单刀、长短棍、九节鞭等十多种器械,并独创“贼耙”配合拳法使用。2009年,““畎桥武术”被列为湖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