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打蛮船(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01
专题名称:
打蛮船(市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18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说起打蛮船的起源,应该是从清朝中晚时期开始兴盛起来的。至今传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咸丰三年(1853)河南发大水,咸丰六年(1856)发天干。员外韩生员家没有一点吃的,就把妻子张香莲卖给船商南蛮人,以养家糊口。可是,他妻子的哥哥张武举在运粮途中,受菩萨指引听到了船上妹妹的哭声,要用重金赎回妹妹。但南蛮不同意,于是张便怒打蛮船救回妹妹。后来船商南蛮们因此连船都被打毁了,就把它编成故事一路化缘乞讨回到江南。打蛮船这一表演形式就这样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就慢慢地成了民间艺人讨生活的一种手段了。到了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间,湖州“西路长兴至安吉百余里”(引:光绪《孝丰县志》)为清廷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战争与接踵而至的瘟疫使湖州西路一带受到重创,“居民十不存一,村墟寥落”(引:光绪《归安县志》)。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令各省招垦荒地,因而大批移民来到安吉、长兴,“荒田多为客民开垦”,也带来了丰富的本土文化及民间艺术,在当地开花结果。打蛮船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皖南浙北的。打蛮船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安吉兰田的打蛮船与原发地河南相比,保持了原发地已不复存在的原始状态。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