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说起打蛮船的起源,应该是从清朝中晚时期开始兴盛起来的。至今传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咸丰三年(1853)河南发大水,咸丰六年(1856)发天干。员外韩生员家没有一点吃的,就把妻子张香莲卖给船商南蛮人,以养家糊口。可是,他妻子的哥哥张武举在运粮途中,受菩萨指引听到了船上妹妹的哭声,要用重金赎回妹妹。但南蛮不同意,于是张便怒打蛮船救回妹妹。后来船商南蛮们因此连船都被打毁了,就把它编成故事一路化缘乞讨回到江南。打蛮船这一表演形式就这样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就慢慢地成了民间艺人讨生活的一种手段了。到了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间,湖州“西路长兴至安吉百余里”(引:光绪《孝丰县志》)为清廷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战争与接踵而至的瘟疫使湖州西路一带受到重创,“居民十不存一,村墟寥落”(引:光绪《归安县志》)。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令各省招垦荒地,因而大批移民来到安吉、长兴,“荒田多为客民开垦”,也带来了丰富的本土文化及民间艺术,在当地开花结果。打蛮船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皖南浙北的。打蛮船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安吉兰田的打蛮船与原发地河南相比,保持了原发地已不复存在的原始状态。

结缘打蛮船 快乐千万家

盛志林,男,1944年出生,安吉县递铺镇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打蛮船”。

我12岁开始学唱大鼓书,以后又学唱打蛮船。

说起打蛮船的起源,应该是从清朝中晚时期开始兴盛起来的。至今传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我师傅的说法是:相传清朝咸丰三年(1853)河南发大水,咸丰六年(1856)发天干。员外韩生员家没有一点吃的,就把妻子张香莲卖给船商南蛮人,以养家糊口。可是,他妻子的哥哥张武举在运粮途中,受菩萨指引听到了船上妹妹的哭声,要用重金赎回妹妹。但南蛮不同意,于是张便怒打蛮船救回妹妹。后来船商南蛮因此连船都被打毁了,就把它编成故事一路化缘乞讨回到江南。打蛮船这一表演形式就这样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慢慢地就成了民间艺人讨生活的一种手段了。到了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间,湖州“西路长兴至安吉百余里”(据光绪《孝丰县志》)为清廷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战争与接踵而至的瘟疫使湖州西路一带受到重创,“居民十不存一,村墟寥落”(据光绪《归安县志》)。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令各省招垦荒地,因而大批移民来到安吉、长兴,“荒田多为客民开垦”,也带来了丰富的本土文化及民间艺术,在当地开花结果。打蛮船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皖南浙北的。我是从长兴学艺归来而传入安吉的。我们安吉兰田的打蛮船与原发地河南相比,保持了原发地已不复存在的原始状态。

我的师爷陈传和是1910年出生的,到1990年去世。他唱的打蛮船在皖南、浙北一带是很有影响的。他热爱这个活动,热心传带。我的师傅赵纪清(1924—1984)长兴吴山乡人,师傅前后带过七个徒弟,我就是他嫡传的徒弟。当时拜师有很多规矩,要有引荐师和提笔师。拜了师父进了门里,要遵守师道尊严的规矩。不可欺师灭祖、亡师卖道、坑蒙拐骗、撇邪溜拐。要依照遗训传下去。那时候师傅传教很严格,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都非常尊师重教,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

当时,从老师手上学到了打蛮船所需的两样东西,一是指功,二是唱功。所训练的功夫就是以手指拨击篾片,弹击清脆的节奏,以鼓面发出各种声音的技巧。我用食指和中指扣擦反弹,以竹鞭鼓锤击鼓,其声为“笃”,打击“皮”时其声“铛”,几种击法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用。我根据师傅传授,结合自己几十年经验,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打击功夫,即:急板时,节奏急快有力,用于武打、热闹、紧张场面;慢哭板时,节奏飘飞而不乱,用于悲伤、凄楚的叙述场面;闹“皮”亮板,节奏轻快而响亮,用以高兴欢快、金榜题名、离后团圆、苦尽甘来等开心场面;花鼓杂板,表现各种喜悲哀乐人物的多种感情复杂场面;节奏快中有慢,时快时慢。再一个就是唱功,也叫嘴功,其实就是唱,就是有什么学什么,要学什么像什么,什么男女声啊,都得学,不过也要靠平时的积累。

我12岁学唱大鼓书,开始拜师学唱打蛮船时,有一定的打、说、演、唱的基础,很受师傅赏识。他教得很仔细,我也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不久,我就开始独立地走南闯北开始了一人斜驾蛮船,走村串户,唱打蛮船的江湖生涯。

这就是我平时说唱用的道具蛮船。说唱时服装不甚讲究,力求简朴。

蛮船的构造较为简单,蛮船顶上一“楼”,坐落于船“舱”上,“楼”里一“僧”,“僧”下一香筒,正前一幔“帏”,一对“飘”,右边一锣一鼓,左右各挂一对联,字体奇异。书写为对八仙的赞语:“拐李先生道德高,钟离盘石把扇摇。洞宾背剑清风客,果老骑驴过赵桥。国舅手执阴阳板,湘子云中吹玉箫。仙姑敬奉长生酒,采荷花篮献蟠桃”。“皮”即为锣;“月子”是鼓;“鞭”是鼓锤。

这里的对联也有一个说法:唐明皇时代的张果老是我们民间说唱技艺的鼻祖。他曾任六部官员,对底下的官员很严格,禁止他们收受贿赂。但是唐明皇却偏信一位奸臣谗言,果老无奈之下,辞官回乡。在家乡,将奸臣当道的事编成歌谣,唱给大家听听,告诫大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那时开始,打蛮船便有了规劝人心,提倡善举,谴责邪恶,劝人为善的功能,给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蛮船下有四个(凳)角,也有说法,分别是崔、罗、邓、托四大金刚,这些都是封神榜人物,其中有一个是瘸子。四大金刚十二个时辰轮流转,看时间而唱。四大金刚托着观音过海去化缘,途径龙王宫看见八仙过海火烧龙宫,怕殃及无辜,说服八仙并携带一同去化缘。

打蛮船是一种单人进户拜门表演的立唱曲艺。我一直在浙江安吉以兰田为中心,东至梅溪,南至递铺三官区、西到良朋、鄣吴,北至长兴、安徽广德县的广大地区挨家挨户拜门子演唱。那时候多半是用跑码头、走江湖的形式,走遍五湖四海,路上都有同道中人相陪伴。如果碰到集市人多的话,就会在表演的地方多待几天,少的话,就早点起程赶往下个地方。那时候,同行中竞争也是挺激烈的。我们也有江湖的规定,那就是“斗艺”。什么叫“斗艺”呢?有时候可能会有几个艺人聚集在一起。这时候怎么办呢?谁有资格开唱呢?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我们同行中就衍生了一条规矩,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好就你唱,你不好就不唱”。唱完之后,不管有多少钱,谁唱完就给谁。我们江湖是有规矩的,没有师傅传教过的,就不算“家门里”,就不能享用这条规定,有师傅传教过的,就必须遵守这条规定。

蛮船进户时,就好比是船靠岸到港口,船头先对偏,再横过船身;蛮船进户,好比是观音菩萨来了,主东家就会进香朝拜,进香拜观音。

而后我就开始演唱。表演时,我手持“鞭”,边敲“皮”“月子”边唱。若是行家,会根据时辰看出四大金刚所处位子,用石头垫在凳脚上说明。

在浙北地区的方言里往往习惯把打蛮船称作唱新闻,劝世文。说唱的内容都源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安吉当地的社会新闻,再以大团圆结局。

我的唱词主要有:长篇打蛮船,一种是唱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故事,传唱于安徽省广德县;另一种是唱清朝咸丰年的《荒年记》故事:“提起蛮船打蛮船,想起咸丰那一年,咸丰三年发大水,咸丰六年发天干……”短篇则根据不同情况演唱“福禄寿喜”等。以说吉利话为主,一般是唱主东人家来日能“招财进宝、做官发财、全家大小健康平安、百无禁忌”等等。在语言修辞上有打比方、夸张、对比、反复等等。演唱上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曲调有三种形式:两句头(唱道情)、花船调、四平调,过板节奏明显,可现编现唱,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时代性的特点,

也有按主东人家的家庭摆设见风挂牌,说吉利话,四季发财,以三言、七言、十言为主。“来到你门口看滴滴青喽,主东烧香来邀请喽,香炉请香是有善根来,一对蜡台是放光明,我把你这好一比,香炉好比摇钱树,蜡台好比聚宝盆……”

每逢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我都会进户拜门子,送吉祥话。唱罢起船时,后退三步才离开,就好比是四大金刚手托观音菩萨的船离岸了。唱罢主东家会用香烟或红包酬谢。

我演唱打蛮船曲调主要有三种,曲调开头的两句头用唱道情调唱;上下板两句,但因像办丧事唱道不受人们喜爱,人前门口不常唱;有时用花船调,就是打旱船调,节奏欢快喜庆,深受老百姓喜爱;有时还用四平调,就是安徽花鼓戏调。音韵用的有十三条半韵,其中有昌双韵、清生韵、天仙韵、黑白韵、塞来韵、皮西韵等等。半韵指的是翻板韵,过板节奏明显,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和时代性的特点,同时也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民俗研究价值。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演唱打蛮船的人便少了,因为上面不允许,所以我们跑码头、走江湖的机会就少了。那时候,蛮船是封建糟粕被查封焚毁,我被当作牛鬼蛇神戴高帽游村批斗,那段时间里我停止了我所喜爱的演唱打蛮船。心里很苦闷。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就又重新开始唱。刚开始时,还是和以前一样,跑码头、走江湖。之后就去生产队里唱,去街坊邻居家唱。有婚宴、寿辰,或是新房落成等喜庆的时候,主人家请我去唱。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枯燥。记得有一次农村里“双抢”刚结束,生产队长叫我去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唱,给大家庆祝庆祝,解解乏。斜背着我新打做的蛮船,来到晒谷场上,稍微歇了歇脚,喝了一口水,就开始了我的演唱。“时候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擂起我的牛皮战鼓……”这时,天边亮起了一道闪电,沉闷的雷声滚滚而来,紧接着大雨倾盆,铺天盖地。可是,场上的观众稍微骚动了一下,很快就安静下来,一点都没有离开的意思。队长叫大家搬到仓库的走廊上继续听我演唱打蛮船。当时,我很感动,所以唱得很卖力,大家听得很入神。那次唱得很迟,但是我一点都没感觉到累。我很高兴,因为这演唱打蛮船的活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现在年纪大了,记性、听力都变差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所以很少唱了。一般都是上级安排我去表演。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观念已经开始改变,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使农村文化生活不再单调、枯燥。跑码头、走江湖也不再是谋生的主要手段。所以,现在坚持下来的老艺人实在是太少了,新学的徒弟根本没有。这也是我最伤感的。

现在政府很重视,让我成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我也希望把演唱打蛮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想,我应该在有生之年在这一方面做些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