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941
颗粒名称:
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5
页码:
253-2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国家级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辑里湖丝
湖州市
内容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以辑里村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练市、善琏、双林一带的农村。“辑里湖丝”的蚕种,选用自育“莲心种”,又称“湖蚕”,品种优良,特适于缫制优质桑蚕丝。缫丝所用丝车,为木制三绪缫丝车,历史上称为“湖制丝车”。缫丝所用水源,采自村内水质极好的雪荡河。《南浔镇志》载:“雪荡、穿珠湾,俱在镇南近辑里村,水甚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
辑里丝“细而匀,富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的品质,比一般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辑里丝”名甲天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优质丝的代名词。明、清时期,“辑里丝”成为皇帝龙袍的御用丝品。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取“辑里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
在现代自动化缫丝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辑里湖丝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保护这一传承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南浔古镇建造了“辑里湖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馆”,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其传统技艺的魅力。辑里村村委会,在村里办起了“传统手工缫丝作坊”,让传承人操作给现代人观赏。
行之有恒 湖丝芬芳
顾明琪,男,1946年11月出生,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
自我懂事的时候起,就和蚕丝有了接触。老古套一直以男耕女织延续下来,在我们辑里村,出于传统观念,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缫丝,并以此为生。这主要是辑里村水土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勤劳,所以辑里湖丝很早就有了名气。在清末民国初的时候,辑里湖丝不但饮誉国内,还驰名欧美。辑里湖丝输往外洋始于道光五年,确为江南诸丝输往外洋第一,曾在伦敦、巴拿马世博会上两次获得金奖。辑里湖丝的主要特色是细丝光彩鲜艳,韧力十足,为大家喜爱。
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蚕宝宝。1954年那年发大水,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做丝比稻田好”,卖丝又比卖茧子好,所以我就跟着家长开始学做丝。丝从茧子来,所以,乡下人对于养蚕是十分在意的,比如养蚕期间不好走家串户,也不能在家里大声喧哗,主要就是怕传播了传染病,让蚕宝宝受影响。当时在丝行埭卖好茧子,像我们这种小孩子可以出个街,买点水果、糕点,非常开心。1957年开始大集体运动,集体化养蚕,也弄了一阵子,我家是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家私人卖茧子的人家。卖茧子是按照样品来算的,称一斤,数个数来确定本年度茧子的质量标准范围的,当时茧子质量好的,一百斤茧子价格在20—30元上下。改革开放开始时,我家的茧子出丝量大,超出湖州规定的标准,大家都啧啧称奇,湖州市里专门叫了人来核定。我记得我们乡里的计副乡长也专程来到我家,详细了解了蚕茧出丝量大的情况,称赞我养蚕宝宝经验丰富,蚕茧质量好,我们家里人听了心里都美滋滋的。那以后,政府抓蚕桑,乡里来质检,都参照我家的标准,我家的茧子主要是白度好,次茧少,质量当然也就好了。我琢磨了下,主要经验就是蚕宝宝上山时候要干燥,产的要老,这样出丝率就高,摇得出丝。
缫丝工艺看似简单,但要精益求精地做出众人称道的好丝,实在也是很难的,这不单要求人要有钻劲,肯下苦功,还要心灵手巧,耐得枯燥。我家的植桑养蚕、缫丝技艺从上世纪20年代由我祖父顾阿金、祖母施三娜开始,又传我父亲顾云龙、母亲胡年娜。我父母亲是辑里村有名的缫丝工艺技术能手,他们将这门手艺视为传家宝,认真地教我各个环节的方法和要点,我也尽心努力学习。我主要是注重经验与实践的相结合,经过多年的琢磨和刻苦钻研,我终于能娴熟地掌握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能,继承了祖业,我是目前村里鲜有知道如何用老式丝车的几人中的一个。
我于1966年参加了吴兴县举办的第一届农技蚕桑培训班,回家后又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经过多次实践,将技术向辑里村及周边村的村民进行推广,为当时蚕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以后每年在公社举办的培训班上多次授课,被当时的县、公社、大队多次表扬和奖励,1969年后在辑里村担任农技员、蚕桑辅导员等职,主要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推广,使我在这个领域的技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曾获得市政府高产示范奖。那时候,蚕桑基地在穿珠湾,干了好多时候。后来,1986年区里把荒芜的土地办了花木场,聘我为花木场经理,就干起了花木生意。再后来,在花木基地办了丝厂,叫辑里丝厂,刚开始的时候效益很好,后来转制为私人,又加上白厂丝降价,价格有点吃不消,1996年就关掉了。这么多年干这干那,我还是没有放下缫丝这一传统技艺。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更加精心学习传统缫丝工艺,积极向其他手工制丝技术的老人反复请教传统手工缫丝的技艺,以期能缫出更为出色的传统丝。
1990年至今,从事花木之余,我心无旁鹜,一直从事农业、蚕桑生产以及农技示范户、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我经常一家一户地讲技术、比高低,一门心思养蚕缫丝,对蚕丝感情很深。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宣传辑里湖丝的优越性,传承好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我依托“辑里湖丝馆”,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多次在活动上宣传、演讲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为参观者现场表演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手艺,被评价为南浔辑里湖丝缫制的“正宗”,每次展示都被人赞为“真家伙”(南浔话“真本领”的意思)。为了传承,我向馆里提供了机械设备和养蚕工具,制作了湖丝样本,捐献了有关资料,被区政府评为文化示范户、南浔区乡土人才。
蚕宝宝经过四个“眠关”,温度正常的话就会“上山”,“上山”后,四天就成为茧子了。“出茧”,一个星期内就要做出丝,不然茧子就废了。缫丝前先要搭丝灶煮茧,将鲜茧子放在80度的温水锅中,使之在温水中解舒,然后拉引出丝头,用筷子拨,丝会粘到筷子上,可以形成丝头,细丝大约3—4个茧子,粗丝大约6—7个茧子,这就是“索绪”“添绪”。在分盆中一面抽一面烘,引上丝窠,蚕丝源源不断绕到车轴上,把丝烘干称为“出水干”。缫丝车要用木制三绪缫丝车,缫丝人手脚并用,讲究个技术的娴熟。每个春茧大约可以出1000—1200米的丝。
对于传统缫丝的前景,我认为,作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传统缫丝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分显著。我们虽然已无法让缫丝传统技艺回复曾经的辉煌,因为机器缫丝要比手工快而且质量好很多,但我想,通过努力,将辑里湖丝的一脉基因延续下来,并慢慢发扬开来,正是我们这一代老缫丝人的责任。
现在,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传统缫丝技艺的发展保护,“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我们村的“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及“国丝文化园”也初步成形。前阵子,我也动员儿子、儿媳重操旧业,继续从事缫丝行业,他们以前在缫丝厂上班,儿子当时还是厂里唯一的煮茧能手呢。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传统缫丝技艺一定能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顾明琪
责任者
王巍立
责任者
顾明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