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贞风亮节江梅妃

遗事开天已渺茫,梅花浦口永飘香;

珍珠一阕传千古,亮节堪争烈日光。

这是诗人李光岱咏梅妃诗。梅妃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她的德行情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颂扬。梅妃姓江名采蘋,唐玄宗皇帝的妃子,莆田江东人,人称江东妃。

唐开元十一年(723),采蘋姑娘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曾祖江湄,字尔峦,官刺史;祖父江渚,在太常寺任职,与太乐署置令田乐章和太医署医监吴济民为世交,常有诗词唱和,共同兴趣,三人结为金兰之好,太医署医监吴济民还把心爱的女儿嫁给江渚的公子江仲逊。据《江氏族谱》载,江氏第十一代,江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子采芹,女采蘋,当女儿出世时,其父江渚做了个五色斑斓的梦,梦见喜鹊环飞,小孩盈门,认为此女非同一般,会有吉星高照。果然后采蘋封为妃,其父江仲逊封为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其祖江渚追封正议大夫(正四品),兄采芹,册封国舅,官御史台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忠于帝室,赐食庙祭”。后诗载:“鹊躁今朝树,灯开昨夜花,果然音信至,及第在东华。”

话说采蘋姑娘,正当初解人事时,不知是什么契机而令她爱梅如狂,对梅花那种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情有独钟,似乎要将自己的灵魂都融入梅里。深解女儿性情的江仲逊不惜重金,遍寻各种梅树种满了自己的房前屋后,隆冬时节,满院的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头,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神仙世界。幼小的采蘋姑娘徜徉在花丛中时而凝视,时而闭目闻香,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里,不知寒冷,不知疲倦。

在梅花熏陶下渐渐长大的采蘋姑娘,品性中也深深地烙下了梅的气节,气度显现高雅娴静,形成坚贞不屈,刚中有柔,柔中有美,美中有善的性格,配上她渐渐出落的秀丽容貌和苗条颀长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蜡梅。

江家把采蘋姑娘奉为掌上明珠,自幼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其父也常常教导她要有远大志向。采蘋姑娘果然不负众望,加上天资聪明,一经指点,便可融会贯通,五岁能读书,七岁会作文,九岁可诵解《诗经》,读后,她对父亲说:“女儿虽然是个女子,希望以这些诗篇作为我的志向。”乐得江仲逊连连夸奖,并以《诗经》中的《二南》章名“采蘋”定为女儿的名字。《诗经·采蘋》篇是写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江女取名采蘋,就是希望她将来修身齐家,成为循守法度的大夫之妻。

采蘋姑娘不仅能诗擅赋,又极尽歌舞。十四岁喜吟诗词,曾作《箫兰》《梨园》《梅花》《凤笛》《剪刀》等七赋,远近传播,名声大振。加上从小受到祖父江渚、年伯田乐章和吴济民等的艺术熏陶,处处显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曾吹白玉笛,清新沁人,仿佛天籁之音;兼习诗词音乐舞蹈等,使她体态更加窈窕,像出水芙蓉,肩不宽鹿脊,眉不染自清,唇不点自绛,眸如两汪秋水,腮如丹桂含苞,满面天真稚气,一身窈窕婀娜,真像九天仙女下凡,人间精灵集聚。

根据唐朝规定:唐代宫廷定期向社会征选女子,豪门大族的女子和仕宦人家,有美名远播的十四岁以上未婚女子必须向朝廷申报,朝廷按例要进行挑选,选中者然后礼聘入宫。这些被选女子除了姿色出众或因特殊机遇而选为妃嫔的以外,大多数被选进的女子通常以普通宫女身份供职宫中,了却一生。也有一部分姿艳色美、素质出众的女子充实东宫以及诸王王府,册为太子妃或诸王妃,保证皇家优良血统。

唐玄宗时,皇帝风流倜傥,常设花鸟使机构,派遣花鸟使四出,采选天下美色女子,召入深宫。这些花鸟使自然不看门第,不看身份,不分贵贱,只看姿色,凡是美艳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虏入深宫,以侍皇帝,哪容得下这些弱女子的人身自由。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届及笄的采蘋姑娘,更出落得丰神楚楚,秀骨姗姗;且兼知书达礼,文艺优长,能诗善舞,也被大唐内宫看上。

当她被高力士等选上,向家人辞别时,心里虽泛着依依别情,更多的却是兴奋和向往。曾常听祖父和父亲说起国朝掌故,特别听说当今皇上玄宗,年少时,英武过人,曾冒死率兵进宫平定了韦氏之乱,巩固了大唐江山。

二十八岁即登上帝位,那时国家已处于“公私俱竭,户口减耗,丁壮尽于边塞,孤孀转于沟壑”的贫弱状况中,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不顾人心思治,阴谋篡帝位,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七个宰相中,有四个参加了她的阴谋,其余党羽,更遍及天下。玄宗皇帝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擒杀了四宰相,赐死政变的太平公主,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将大权全都收过来,黜前朝庸碌无能之官,重用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贤相,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国力大增;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加强边防;稽查逃户,奖励耕织,天下丰足,造成“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刀兵”的盛世景象。治理的天下富足,四夷宾服,虏不敢犯境,士不敢抱怨的“开元盛世”。祥和安泰正像著名诗人杜甫诗中所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的国富民殷、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采蘋怀着对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大唐皇帝无比崇敬的心情,觉得嫁给这样的天子值得。洒两行泣别之泪后,又破涕辞别:“二老宽心吧,女儿走进大唐深宫,始终不忘《二南》的大义”。她抱着“立德修身忠君报国”的大志,走进大是大非的唐宫。

采蘋入宫后,玄宗皇帝对她大加爱幸,当时,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及东都大内上阳两宫,有后宫佳丽四万多人,自从玄宗拥有了采蘋后,便视这四万宫人为尘土草芥。连那些好争风吃醋的宫中美人也一个个自叹不如,甘愿认命。

采蘋也很会写文章,把自己比作才女谢道蕴。平时装饰穿着淡雅,姿态风度明媚秀丽,彩笔也无法描绘。她生性喜爱梅花,所居的房屋阑干房,都要种上几株,称为“梅园”。每当梅花开放的时候,她赋诗赏梅,直到夜深还流连花下,不忍离去。皇上见她有这种癖好,令在梅园中建梅亭,亲笔题匾“梅亭”二字。戏称“梅妃”,并题梅亭诗。

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

卓卓不群如玉状,从今呼尔为梅妃。

封为梅妃,赐东宫正一品皇妃,莆田诸女尽封孺人,于归俱赐銮驾。莆田女性都庇其光,姑娘出嫁时都要坐像皇家饰有四条金龙的銮驾轿,千年相传,世代沿袭。

浩荡的皇恩使梅妃感激万分,觉得多年的爱梅赏梅融梅是值得的,因此更立志要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报答皇恩,立即挥毫疾书,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和梅亭诗。

天恩浩荡布霏霏,梅洁冰清举世稀;

秀实和羹花结子,兰香王者愧称妃。

冰清玉洁和才华横溢的梅妃使玄宗皇帝宠爱有加,那个时候,天下太平,国内平安无事,玄宗对待兄弟们极为友爱。每日和他们欢宴时,一定让梅妃在旁侍候,有次宴饮至数巡,玄宗迫不及待地想把她的才艺介绍给他的诸位兄弟,很得意地向诸位兄弟们道:“爱妃才高艺精,能吹白玉笛,又善作惊鸿舞。今宴诸王,欣赏爱妃的舞曲,让大家也开开眼界。”并让海青琵琶伴奏。

海青即雷海青,生于唐开元四年(716),其父雷智彪,陕西同州人,系当地官宦人家的一乐师,一表人才,技艺超群,后与师妹相爱私奔,卖艺为生,生有一男一女,女取名海珊,男为海青,兄妹二人端庄秀丽,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疼爱,从小就授课他俩歌舞乐器。尤其是海青天资聪颖,英姿勃发,惹人喜爱。后雷智彪举家迁往长安发展,初来乍到,人生地疏,颠簸流浪,不幸遇上一群恋色恶徒,惨遭灾祸,全家只剩海青一人。恰在此时,经路过的吴济民和江仲逊的及时抢救,海青转危为安。他们把小海青带回江家抚养。田乐章见海青有非凡音乐天赋,又能勤奋好学,聪敏强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才,于是收为义子,传授梨园音乐舞蹈等技艺,使他脱颖而出,后被唐宫选入,成为唐宫一名优秀乐师。

梅妃从小受到田乐章和雷海青音乐和舞蹈的启迪和指导,加上天资聪颖,一学就会,并能把情感融入艺术之中。虽然梅妃平时吹过白玉笛,排练过惊鸿舞,但皇帝和诸王都是音乐舞蹈行家,给皇上表演还是第一回,免不了有点紧张。人就是这样,精神紧张,要么发挥失常,要么会发挥超常,梅妃的这次表演属于后者。她身穿洁白宽袖舞衣,长裙曳地,肩披两条大红长巾,腰间用水蓝丝软烟罗系成一个淡雅的蝴蝶结,墨色的秀发上轻轻挽起斜插着一支薇灵簪。肌肤晶莹如玉,宽大裙幅逶迤身后,淡雅处却多了几分出尘气质。朱唇轻启,笛声微奏,乐曲采用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吹奏时充分发挥玉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控制音色、音量的收放变化,综合运用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表现梅花洗净铅华不染尘,冰肌玉骨超凡人妙的情景韵律,高超的艺术使诸王觉得梅妃就是亭亭玉立的梅花的化身。随着音乐活泼流畅,清新高雅,悠扬婉转的变奏,笛声尽情表现梅花傲霜的品格,斗雪的风骨,仿佛让人置身于别样的梦境之中,令人浮想,让人陶醉,喜得玄宗皇帝格外开心。

梅妃的一曲玉笛吹毕,诸王还沉醉在梦幻的音乐中,玄宗皇帝为了给诸王一个意外的惊喜,暗示起作惊鸿舞,海青高举琵琶,弹奏秘而不宣的《惊鸿舞》。《惊鸿舞》是梅妃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舞姿轻盈、飘逸、柔美,是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随着悠扬琴声,梅妃曼歌轻舒,衣带舞若白云,罗衣长袖幔交横,身影轻如飘雪,一会儿莲移轻步,恰似紫燕轻盈弱质,纤毂蛾飞可爱;一会儿纵身腾跃,鲲鹏展翅,两条绸带飞龙舞凤,出神入化,宛如惊飞的鸿雁,极富动感。优美的舞姿,往复回环,美轮美奂的舞蹈让玄宗和诸王看得目眩神迷,目不暇接,赞叹不已!梅妃舞罢曲终,翠鬓绿鬟一丝不乱,唯面上稍带微红,粉白相间,似一枝迎春早梅,娇艳可爱;一颦一笑动人心魂,连诸王都觉得从未欣赏过如此优美的舞蹈,情不自禁齐声颂好。喜得玄宗皇帝笑语诸王道:“朕妃子,吹白玉笛、天籁之音;作惊鸿舞,满座生辉!乃是梅精也。”一时间,梅妃的白玉笛、惊鸿舞成为大唐后宫的标志舞曲,世人争先仿效,风靡一时!唐代诗人刘禹锡《泰娘歌并引》诗中,描写歌舞伎泰娘云学作的惊鸿舞:“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梅妃精湛才艺为大唐皇帝赢得无限风光,玄宗皇帝十分高兴地说:“爱妃才艺出众,是故乡灵气所钟,父老养肓之恩,赐宫廷内的一班‘梨园’给莆田,以示皇恩。”命雷海青结合莆田地方特色,对这班梨园加以改良进行恩赐。梅妃觉得能为家乡做些好事,办些实事,大喜,叩首谢恩。从此这班梨园传入莆田,后来经历代不断改进,成为至今的莆仙戏。

唐开元时,玄宗皇帝励精图治,国家治理繁荣昌盛,采取敦睦禁约的方针,一面严肃处理宗室贵戚的违法行为,一面对亲王兄弟注意维护手足之情,时常和诸位兄弟聚会。有次,玄宗皇帝席间与梅妃斗茶,看谁烹的茶好,以调节宴席氛围。斗茶间,玄宗性急,水一沸就将宫女手中的茶倾人鼎中,而梅妃先命宫女将鼎从火上取下,徐徐倾茶,然后再上炉,文火煎烹,水刚沸,又取下,三滚后,茶成。诸兄弟品玄宗烹的茶,既浊又涩,品梅妃所烹的茶,清香四溢,澄澈见底。诸王品出烹茶技艺的高下,但都面面相觑。玄宗皇帝何等英明,一茗便品出高低,自觉得技不如人,边喝边叹:“爱妃能歌善舞,吹起白玉笛,悠悠扬扬,如同天上的仙乐,作起惊鸿舞,柔美飘逸,满座生辉。今天烹茶技艺又胜了我,如此才艺,实是精灵!”梅妃听后,满含深情地说:“烹茶只不过草木之戏,如今误胜陛下,何是为奇?陛下治理天下,任贤用能,调和四海,让百姓安居乐业,创建太平之世,臣妾怎敢与陛下争胜负呢?”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玄宗听了,大为高兴,暗暗为梅妃的贤淑达理而欣慰。

这时,玄宗皇帝想起太子一年多来的空缺,在另立太子的问题上,朝廷意见不一。当时,武惠妃受宠时,李林甫为了极力讨好武惠妃,主张武惠妃所生的寿王瑁应为太子。后来武惠妃突然暴命身亡,李林甫不能因为同谋者突然暴卒而中途放弃自己拥立的对象,而且在时间上也不允许他另行选择,再觅新主,所以,他只有继续支持寿王,仍执意“数劝上立寿王瑁”,不遗余力地使其成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对于李林甫来说,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幸于将来的皇帝,使他既得的地位与特权在玄宗逝后仍能照旧得以延续。权相李林甫的强硬做法,使玄宗在册立太子的问题上感到十分棘手,左右为难。至于“犹豫岁余不决”,“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

这时的玄宗皇帝还是十分清醒,他觉得李林甫的屡屡劝谏,想借此强化其自身的地位与权势,为了大唐江山后继有人,不让柔弱的寿王李瑁为李林甫这样一个权臣所拥立。玄宗想倾听这位天真纯洁,既无朋党之争,又能善解人意的梅妃见解。

其实梅妃心里清楚,作为一个后妃,一般少于问政朝事,但太子确立,关乎国家之根本,为了大唐长治久安,为了大唐五千万子民,也为了给皇上宽心,既然皇上有意倾听她的意见,她很巧妙、机智地对玄宗皇帝说:“皇王之业大,为国本有,储副之位崇;治理天下,任贤用能,调和四海,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归心,诸皇子中,三皇子和陛下一样,幼而夙成,长有宏量,佩服仁义,周旋礼乐,忠孝极于君亲,友爱闻于兄弟。正以率下,谦以持盈,识洞于微,智周于物,通刑政之大体,备文武之殊能,果于积德,乐于为善,凡此数美,常试皆能然,立此皇子,会和陛下一样,持续大唐繁荣昌盛,实为国之幸也!”梅妃的建议,说到玄宗的心坎上。玄宗是睿宗李旦的第三皇子,他能当皇帝,在他心里一直是个坎,梅妃今天提到选三皇子忠王屿为太子,也就是说大唐皇帝是选能用贤,也给自己登上皇位更好正名,玄宗皇帝听后十分开心,册立谁为太子在他心中已经有主了。

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掌管内政,拥有很大实权并最为玄宗皇帝宠信的心腹高力士也向玄宗提出:“大家(指玄宗)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唯长而立,谁敢复争?”委婉地表达了他支持忠王李屿的意向后,玄宗几经衡量,最终消除了顾忌。于是,宣布立忠王李屿为太子,七月正式下诏册封,改名为李亨。李亨能当上太子,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因此他认为这是梅妃帮他忙。持续一年之久的皇太子之争暂告一段落,对于权倾朝野的奸相李林甫来说,太子册封,是他在争夺太子立储上的完败,为了巩固他既得利益和今后安全渡过政治危机,他必须伺机报复打击梅妃和新太子。

对于心灵纯洁、品行无私的梅妃,一心只想沿着《二南》的志向当好贤内助。可是宏图大展的玄宗皇帝开创开元盛世后,见天下太平,“时累岁丰稔,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百姓丰衣足食,常召王公大臣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尽情享受大唐前所未有的辉煌,把朝事俱委托宰相李林甫。梅妃见他疏理政事,怕朝中大臣以为是她耽误朝事,心里闷闷不乐,玄宗皇帝见了很奇怪,问她:“爱妃为何郁郁寡欢?如有不遂心的事尽管道来,朕一定让爱妃心满意足!”梅妃委婉地回说:“臣妾蒙受皇恩,沾陛下荣光,见证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比肩太宗贞观之治,百姓安居乐业,至今有口皆碑。臣妾最高兴是陛下能够躬行政事,持续开元盛世,造福大唐百姓。”玄宗皇帝听后怔了怔,然后拈须笑道:“以往的妃嫔巴不得讨好朕,想不到爱妃如此识大体。”于是罢了游宴,亲理万机,励精图治。

梅妃得宠时,恃宠不谋私,整个国家还是保持着开元盛世的局面。有次玄宗皇帝带她到勤政殿观看鱼龙百戏,回来时兴致很高。玄宗是一个很重亲情的皇帝,时逢国库富饶,百姓丰衣足食,欲再封官于其家族,显示皇家恩泽。梅妃答曰:“家中深惠皇恩,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恩泽百姓。”

梅妃屡劝唐玄宗皇帝勤政,令李林甫寝食难安,李林甫为了专权,迎合玄宗皇帝功成名就乐于享受的需要,离间玄宗皇帝对梅妃的专宠。天宝三载(744)十二月①,在李林甫精心安排下,玄宗皇帝在骊山巧遇26岁的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一下子被她的美貌和娇媚所迷惑。因为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为了得到这位丰艳照人、风情万种的女人,唐玄宗吩咐,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道士,赐号太真,而后再迎回后宫。

杨太真(719—756),名玉环,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后徒居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因父杨玄琰为蜀州司户,出生于四川。杨玄琰早逝,杨玉环被其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珪收养。由于缺少父爱,寄养的生活,培养出玉环从小就倩盼承迎,善猜人意的习性。几年后,她长得貌美如花,国色天香,能歌善舞,聪明伶俐。开元二十二年(734),16岁的杨玉环在洛阳参加李瑁姐姐长宜公主的婚礼,李瑁被杨玉环的美貌所吸引,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于是从河南来到长安皇宫。李瑁为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所生,武惠妃貌美心凶,先后陷害王皇后,诛杀皇太子和二个皇子,与李林甫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而图谋废立之事。李林甫曾极力推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十月,武惠妃恶贯满盈,积恶成疾,染成大病,满口谵语,彷徨中说出皇太子和二皇子三人索命。是年十二月,作恶多端的武惠妃随着三皇子的冤魂,到森罗殿前对簿去了,是年39岁。寿王李瑁失去母亲武惠妃的有力帮扶,就失去了皇太子有力的竞争。贪恋纸醉金迷生活的寿王妃从玄宗的儿媳一下子变成杨贵妃,闪亮登上大唐后宫,演绎出一场历史浩劫的“安史之乱”。

天宝四载(745),梅妃与杨玉环成了并立于后宫的两株奇葩,如果说梅妃像一株清雅高洁的梅花,杨玉环则以丰腴娇艳,宛如一株艳丽富贵的牡丹。两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照。玄宗皇帝想:梅妃恬淡、秀雅的风格令人由衷敬佩,为之倾倒。然而杨玉环丰满、妖冶,浑身散发艳香,也极其诱人。两个美人,难分伯仲,谁也割舍不下,希望她们两人和好,并把两人比作远古两位极其漂亮又相处得很好的妻子,即尧之二女、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

昔日的儿媳,如今成为同宫的姊妹,父子同享一个女人,哪里有什么伦理?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对于以《二南》为准则的梅妃很难接受,闷闷不乐。玄宗皇帝为了抚慰梅妃的心情,特地下旨,准许梅妃家乡的房屋,依照皇宫的形式降低起造,为脊头半翘的“妃子脊头”建筑。一千多年来,莆田民居建筑都带有皇宫建筑的“妃子脊头”,独具一格。

此时的杨玉环,经历了十年寿王妃的磨炼,耳濡目染婆婆武惠妃专宠的成功经验,深谙只有迎承至高无上的皇帝圣意,就会改变她的一切。她充分发挥风情万种的优势,像一团火,撩拨那垂垂老矣的唐玄宗的情欲,使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与刺激,以至于心惑神迷,不问政事。天宝四年(745)八月,玄宗皇帝功满志移,册封杨太真为贵妃。面对危机四伏的朝事,一天,梅妃为了提醒皇帝,写了一首诗给玄宗,诗是怎样写的: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山半为君。

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实际上是在讽刺她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讽她如月般的痴肥。

这首诗自然也传到杨贵妃手中,她非常清楚,在一个崇尚肥胖的年代里,自己一露面,可将梅妃击倒,就像梅妃一进宫,就使后宫三千佳丽失色一样。她报一声冷笑,提笔也写下评价梅妃的诗: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去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唐玄宗为之鼓掌叫绝。梅妃却深知诗中含意是她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妍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玄宗的感情天平已完全倾向杨贵妃了,梅妃日渐感到冷落。而杨贵妃生性泼辣,不肯善罢甘休,便时常在玄宗面前数落梅妃的不是,终于玄宗让梅妃迁入上阳东宫。杨贵妃仍不满足,她还招来了她的大姐、三姐和八姐,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她们简直就像四株奇香异花,环绕在玄宗四围,粉红黛绿,奇幻无比。玄宗终日与杨氏姐妹周旋嬉闹,沉溺于酒色,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疏远朝政,朝廷大事俱委宰相李林甫和继之为相的杨国忠,致使小人得势,奸臣当道,安禄山之徒才得其重用。

生活的奢靡必然带来政治的腐败,杨贵妃得宠后,杨家创造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三个姐姐均封夫人,赐第京师,宠贵赫然。杨家兄弟姐妹过着奢侈腐化,挥金如土的生活,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开支,减弱了大唐国力。三个姐姐的脂粉费每人每月十万钱,按开元天宝间,西京米价一担不及二百文,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可见奢华至极。至于诸杨的住宅,更是富丽堂皇,非一般官员可比。她们修建豪华府宅后,看到别人的更美,马上拆掉再建,动辄成千上万。三姐虢国夫人最为豪奢,一天早晨,带着工匠,突然闯入韦嗣立的家,指着宅基,“这是我的!”又指旁边空地,“你那里再建。”硬把人家房宅强占。中堂建成后,工匠要求赏点钱,她出手是五百匹锦缎。玄宗为了讨好贵妃,贵妃每次乘马,都要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辔授鞭,贵妃院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杨贵妃爱吃荔枝,当时广东岭南和四川涪陵一带产荔枝,皇帝命令两地官员用快马传送,三十里一站,换马换人不停脚,三天三夜赶到长安(比现在火车慢不了多少),一路跑死人马,踹死路人,践踹庄稼不计其数。荔枝送到贵妃吃时,味道不变,这种腐化生活而不顾人命的行为,诗人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自贵妃得宠后,杨家四兄妹一顿饭几十盘菜,一盘菜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难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竟然民间流行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连不学无术的远堂兄杨国忠也因而飞黄腾达,贵为宰相,而且肆无忌惮地搜刮财物,那些为了升官的人,都千方百计向杨家争献奇珍宝玩,包括安禄山受到玄宗皇帝的重用也是贿赂杨家所获得。于是许多官吏竞相仿效,四方送贿的人,填门堵巷,用人机制被严重扭曲,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杨国忠收贿的财富不计其数,家中细绢就有3000万匹,相当于全国一年半庸调的收入。更可恨是杨国忠德不配位,作恶多端,两次对南诏发动战争,皆大败而归。这时开元盛世时的任用贤能,倡导节俭,严禁奢侈开明的政治已荡然无存,为安禄山叛乱埋下祸根,可以说,安史之乱,杨贵妃是个帮手。

被疏远在上阳东宫的梅妃,看到昔日英姿勃发的玄宗皇帝堕落为如此昏庸之辈,大唐王朝潜伏严重的危机。怎样能使玄宗皇帝回心转意,亲躬朝政,继续励精图治呢?她冥思苦想,想起汉武帝陈皇后,也想起了司马相如为之所作的《长门赋》,《长门赋》虽然没有让汉武帝回心,但却实在是感动了汉武帝,也许就此一试,或成万幸?当今国朝才子济济,只要有高力士帮忙,恐怕能找到今日的司马相如,或许有所转机。

高力士正在奉承杨贵妃,也畏惧杨贵妃的盛气,谎骗梅妃说没有人会写赋。无奈梅妃冥思苦想,自己写了篇《楼东赋》转于玄宗皇帝,赋为:

高力士正在奉承杨贵妃,也畏惧杨贵妃的盛气,谎骗梅妃说没有人会写赋。无奈梅妃冥思苦想,自己写了篇《楼东赋》转于玄宗皇帝,赋为:

玉鉴尘生,凤奁香珍。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

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

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凤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遊;

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

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杨太真知道了这件事,就向唐明皇告状:“江妃这人平庸卑贱,用隐语发泄她的怨恨不满,请皇上赐她死罪。”皇上默默不答。

那时,正碰上岭南驿使归来,梅妃问左右的人说:“哪里的驿使来了?是不是送梅的驿使?”左右回答说:“是外地给杨妃进贡的使者来了。”梅妃听了,悲伤地呜咽流泪。正当梅妃心神不定时,高力士叩门而入,身后的小黄门抱着一斛珍珠,放在她面前,然后默默地退出去。珍珠白莹莹的,闪着耀眼的光华。

高力士对她神秘地笑着,不像往常那样冷漠。他的脸色,就是最好的晴雨计,如对你笑,你就该得福了;若对你板着脸,意想不到的祸事就会突然临头。他的笑容和珍珠的闪光同样给予她鼓舞,也许,正是皇上回心转意的兆头。她苍白的面孔蓦地升上红霞。

一斛珍珠价无限,但与可能逆转的命运相比,又算得什么呢?

“谢恩吧,娘娘,这是陛下赐予你的。”

她看着满满的一斛珍珠,心里暖融融的,皇上毕竟没有忘记她,她正准备跪下去,遥谢圣恩,高力士又开口了:

“这是安禄山将军贡给陛下的。陛下叫老奴送来,有旨:请旨君面谢安将军。”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日)杂种胡人,本无姓氏,名轧荦山。其母阿史德氏,是突厥巫师,以卜为业。他的父早死,母亲又嫁突厥安延偃,故以安为姓,后改名禄山。开元初,投靠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因其勇敢、狡猾,善揣测人意,深受张守珪喜爱,收为养子,得到提拔,为营州都督等。此时正值李林甫妒能排贤的为相期间,边关胡将安禄山之辈得到重用。安禄山的一度升迁,先贿赂李林甫,后勾结杨国忠,巴结杨贵妃,不断取得玄宗皇帝的信任和提拔。天宝九年(750)十月,安禄山入朝面圣。杨国忠兄妹悉亲自出迎,冠盖蔽野,礼遇犹如贵宾。当安禄山知道杨贵妃最受玄宗宠爱时,他为了博得贵妃欢心,取得玄宗皇帝的宠信,请求比他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养母。天宝十年(751)正月一日,安禄山生日,玄宗和贵妃赐大量礼物。第三天,杨贵妃独出心裁,又召安禄山入宫,以锦绣做一大襁褓,把他裹在其中,使宫人抬起,在宫中耍笑。从此安禄山进出后宫更加方便,甚至通宵不出??杨国忠为了勾结安禄山,极力奉承,安禄山身体臃肿肥硕,行走十分不便,杨国忠见状,每逢上下朝登降殿阶之时,杨国忠悉匆匆上前去搀扶。

梅妃痛恨杨家兄妹误国,痛恨安禄山厚颜无耻。

安禄山所贡的一切,摸一下也算脏手,何况还要“面谢”,梅妃怎能接受?如果强硬地拒绝,一定会惹得宸中震怒,想了想,她请高力士略候,然后转到屏风后去。

怎样委婉地拒绝这肮脏的赐予而又不着痕迹?怎样真诚地向皇上表示自己的心曲?

她展开素绢,略一思索,把珍珠原封不动退了回去,并附上《谢赐珍珠》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上看了诗,闷闷不乐,下令乐府为这首诗谱上新曲,名叫《一斛珠》,《宋史·乐志》有载,《一斛珠》曲名就是从这里来的。

“一曲霓裳四海兵,九重城阙烟尘生。”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身为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公开反叛唐王朝,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叛乱犹如一股强台风,它惊破了皇家的轻歌曼舞,也冲破了千家万户升平假象。

节度使置自唐睿宗时,仅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唐玄宗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将节度使增为10个,他们除管军政外,又兼管本道民政及财政,权势极重。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中央军备空虚,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天宝元年(742),全国兵数为57.4万名,边兵竟占49万。此时的安禄山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日)、范阳日(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兵力雄厚。他洞悉长安朝廷腐朽、实力空虚的内情,又因与宰相杨国忠争权,这时得意非凡的杨国忠也正承恩受宠,内有杨贵妃、虢国夫人为内助,复兼领40余使,执掌度支,吏部三铨,朝廷的财政、选举大权悉操纵他手中,可谓位极人臣,权势熏天,岂能容一个出身低微、目不识丁的武夫与他争宠夺权,遂结下怨仇,形同水火,并不择手段地激怒安禄山反叛。不学无术、德不配位的杨国忠根本没有认真考虑逼反安禄山的可怕后果,在军事上又没有做有效防御和防止安禄山举兵叛乱的对策与措施,使安禄山叛乱有了可乘之机。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由于安禄山准备充分,且手握重兵,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起兵,号称“燕军”。燕军一开始打得十分顺利,唐军迅速溃败,燕军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逃或降,或擒或杀。唐玄宗也派遣大将封常清到洛阳募兵6万,与叛军对决,很快为叛军击败,洛阳失陷。败退的封常清与驻屯陕州的大将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辞,杀死高仙芝和封常清两将,起用病废在家的大将哥舒翰统兵赴潼关据险防守。

叛军当年就拿下了洛阳,疆域极盛,时控制整个北方。这时玄宗皇帝始料所未及,他忧心如焚,遂想亲征。十二月十七日,玄宗决意亲征,下诏由太子李享监国。这一决定,吓得杨国忠魂飞魄散,大有大难临头之感,退后急召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对她们说:“太子素恶吾家专横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暮矣!”相与聚哭,使三夫人谓贵妃,最后还是贵妃杨玉环嘴里衔土,以求死的姿态逼皇帝改变亲征主意,这是史上有名的贵妃“衔土请命”,改变御驾亲征。正当大唐王朝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如果玄宗这次亲自统领大军讨伐安禄山,一方面无疑会使朝野上下精神振奋,全力以赴支援前方平叛战乱;另一方面必定鼓舞前方将士斗士旺盛,视死如归,以一当十地英勇杀敌,也许能扭转整个战局,难怪《旧唐书》把杨贵妃列为“邦家丧败,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国号大燕,并改天宝十五年为圣武元年,定都洛阳,以范阳为陪都,令部将史思明经略河北。

洛阳失陷后,全国积极抗击叛军,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与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起兵讨伐安禄山,并号召诸郡应。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军出师河北,屡获胜利。河北也10余郡多纷纷杀了叛军守将,重树唐帜,切断了安禄山军队前后方的联络,使安禄山部在范阳的叛军将士军心动摇。安禄山甚至想放弃建功立业,要从洛阳逃回老巢。这时唐朝很有可能讨平叛乱的希望,但是心胸狭窄的杨国忠猜忌驻防潼关哥舒翰,不采纳哥舒翰据险坚守,以待敌内变时,乘其不备派郭子仪、李光弼引兵北取范阳、直击巢穴的建议,失去平叛的大好时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在杨国忠的教唆下,玄宗皇帝下令哥舒翰出兵迎敌,哥舒翰被迫出兵潼关,与叛军决战,唐军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只好带上杨贵妃、杨国忠等一行人,逃往成都避难,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在马嵬坡缢杀杨贵妃,命毙38岁。

这时玄宗继续西行,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同年七月即位,尊为肃宗,改元至德,号召全国抗击安史叛乱。

安禄山兵陷长安后,梅妃不愿弃国逃避,不屈乱贼,挥笔题写:“胡骑满皇城,愧无尺寸功;丹心悬明月,普照勤王兵”。然后舍身殉国,终年34岁。后乘舆东还,得其尸于温泉池侧梅树下,葬以妃礼,上自制文诔之。后题妃画像云:“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赐封浦口宫春秋二祭,千年纪念。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自己仍留洛阳。叛军将领日夜纵酒,专以声色财贿为事,已无再进取之意,致使唐军得到了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长安失陷后,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步骑5万自河北至灵武,壮大了朝廷的声势。河西(今甘肃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的兵也来会合。唐廷又得到回纥、于阗及西域诸族的援助。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李光弼坚守太原,屡败敌军;郭子仪收复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解除了侧面敌人的威胁,为收复两京做了战略的准备。同年九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统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15万自凤翔出发,攻克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相州,今河南安阳)。此时,留在范阳的史思明不愿受安庆绪的节制而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但唐廷又策划消灭他。事泄,史思明遂反,与安庆绪遥相声援。乾元元年(758)九月,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二月,李光弼攻洛阳失败。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被迫自杀,安史之乱至此始告平定。

安史之乱造成大唐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全国户数由原来800多万户骤减到290万户;人口由原来的5000万人下降到1690万人,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只剩三分之一。正如杜甫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揭示了战乱,人民陷于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之中。

其次藩镇割据,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地方形成各自为政藩镇割据,边疆不稳、经济重心南移、西域独立等问题。往昔的繁华,成为过去;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正如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综观安史叛乱的爆发,玄宗皇帝生活腐化,疏于朝政,贵妃是元凶;重用安禄山、杨国忠,养虎为患,贵妃是帮凶;贻误玄宗平叛战机,贵妃“衔土请命”是“家国丧败”“红颜祸水”的真凶。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贤内助,即使是一个十分有为的皇帝,也会骄奢遥逸,也会丢京失国。梅妃与贵妃的鲜明对比,梅妃的形象成为宋代以后文化的理想化标体。

梅妃《谢赐珍珠》和唐明皇《题梅妃画真》诗收入《全唐诗》,梅妃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德国文学泰斗歌德把《一珠》译为德文,诗传海内外。1992年梅妃故里被评为莆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入选全国300个著名旅游景区,2010年《民间传说江梅妃》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著名诗人、被誉为“民国状元”的赵玉林先生有诗点赞:“浦口梅花品格殊,清香尘外与云俱;词人总是钦贞烈,千载犹传一斛珠。”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陈雷卿曾高度评价:“梅妃志节清高,在国家危难之时,以身殉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的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俞曙霞教授率广西政协考察团考察梅妃故里时说的好:“梅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杰出的女性,她的无私品行和高风亮节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参观梅妃故里,弘扬梅妃精神,倡导贤内助教育,对新时期警示教育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