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6条
析出资源
18条
图表
18条

检索条件

共 36 条 1 / 3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封面
2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目次
3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水集位于莱阳县境中心,清朝即设市集,抗战前已发展成为莱阳西半县交通总枢和经济中心。其市集规模之大,居半岛四大市集之首。莱西的粮、油、酒,莫不集散于比。车马骈阗,商贾林立。工商业大小约二百家,参加水集商会的,在1936年前后,即有119家,其...
4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二小”全称为“莱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后期改称“县立义谭店小学”。从清末到抗战胜利,莱阳县先后办起十处县立小学,以二小兴办最早,育才最多,影响最大。戊戌变法后,到1901年9月即宣布废科举、兴学校。义谭店解国钧(字洪斋)先生,于营口经商回...
5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旧莱阳县幅员广阔,县城偏处东北隅,对西南乡有鞭长莫及之叹。因此自乾隆32年起,即于姜山设二衙公署,置县丞一人,处理南半县政务。
6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夏格庄镇张家疃、潘家疃之间,原有一处古墓,人们称之为“朱家茔”。相传,明崇祯皇帝之宗亲葬于此。文革中,全遭铲平,今荡然无存。所幸者,有石碑一幢为村民移垒于房基,可借考证。
7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据说"恐龙”一词,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原字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早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的个体较大,看起来有点“恐怖”,所以称之“恐龙”。
8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1981年卷,莱西县文化馆,组织文物普查,在日庄镇徐家屯村北,群众习称"瓦碴地”处,发现一处古遗址。遗址东西长约五百米,南北宽约四百米,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
9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姜黎川部队(以下简称姜部)是山东胶县、即墨、青岛外围的一支较大的地方抗日武装(有五个团两个营的建制)。我党为组织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曾对姜部进行了不懈的工作,历时七年之久,中经多次反复和曲折,有数十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此献身。
10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在我党提出“团结一切力量,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号召下,中共莱阳县委在抗战开始就注意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现就我所了解的主要情况叙述一下,因为这些事情已过多年,有出入也是难免的。
11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1943年的农历8月初7日(公历9月6日),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一旅在我县三都河村打响了抗击日寇侵略者的三都河战役。当时我是该旅第一团政治部主任,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对战役的经过至今记忆犹新。在抗日战争胜利四十二周年的今天,我将三都河战役经过...
12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马连庄位于莱西县北部,扼莱掖公路之咽喉,有较重要地理位置。同时,是莱西、莱阳县革命发祥地之一,又是招莱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莱西南县是为适应抗曰战争的需要而建立的,辖原莱阳县西南部的九、十两个整区和五区的一部分,南以五沽河为界同即墨县相邻,西以小沽河为界与平度县相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日伪在夏格庄、孙受、水集建立了据点,控制着青(岛)烟(台)公路境内段的沿线地区...
14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庄国瑞同志,原名庄有庆,又用名庄扶吾。莱西县水集镇任家疃人,出生于1904年农历二月初一,家庭贫困,双亲靠卖火烧赚钱,供给他和弟弟有敬读书。
15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1037)年间,赐进士出身,封开国男、中散大夫的张忭家族,已在莱阳崭露头角。14世纪中期,青州府箩箕匠人张海山,徙居莱阳县双山村。他的后裔,人支綦旺,以其发迹于双山村,县人遂以"双山张”名之。后传到16世纪中期,明朝嘉靖(1522—156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