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9条
人物
105条
地名
1条
专题
40条
作品
42条
实物
1条

检索条件

共 189 条 1 / 13
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中天竺人,东汉明帝时,遣蔡惜等十八人为使,到大月氏国求佛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请得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 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来到洛阳。翌年,明帝建成 白马寺,令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讲经,并请从事 梵本佛经的汉译,现存的《四十二章经...
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中天竺僧人,在东汉明帝永平十 年(公元67年)和迦叶摩腾同在月氏受汉使的邀请来 到洛阳,住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 经》,摩腾园寂后他又自译《十地断结经》、《佛 本生经》、《佛本行经》、《法海藏经》等五部十 三卷。为中国佛教传播和佛...
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天竺(今印巴次大陆)僧人,原信 婆罗门教,后见小乘教沙门颇为高明,因改信佛 教,出家为僧,精于三藏,游化各国,度化甚众。三 国时来中国,吴黄武三年(公元224年)与竺律炎在武 昌,应士人所请,两人合译《法句经》。
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天竺僧人,三国吴时来中国。黄武三年(公元224年) 与维祗难一起在武昌(今属湖北)弘法。合译《法句 经》二卷。
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一名越,字恭明,本月氏人,祖父 法度于东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移居中国,支谦从 之俱来。东汉末,迁居吴地,因聪明超众,深通梵 典,时人称为智囊,吴主孙权拜为博士,译出《大 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三国时 译经大师。
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本月氏国沙门, 桓帝时(公元167年)来洛阳,从事译经,自光和元年 至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78年-189年)先后译出《道 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无量清净平等觉 经》、《杂譬喻经》等二十三部,六十七卷,为东 汉末佛经翻译家。
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天竺(今印度一带)僧人,家庭 豪富,常修梵富。幼而聪颖,诗文通畅,长而善学《四韦陀论》等婆罗门教典,又好星象天文。二十 五岁时读法胜《毗昙》,茫茫不解,因请僧人解 释,遂深悟因果,始知佛教宏旷,乃弃舍世上荣 华,出家为僧。三国魏嘉平年间(公...
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天竺僧人,西晋时来中国,惠帝末 年(公元304年)赴洛阳传法,以能预知人凶吉而受到 尊敬。见洛阳僧人衣饰华丽,不守佛家戒规,乃大 加批驳,并嘱竺法行对之规诫。后避兵乱,离洛阳 西行返国。
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天竺(今印巴 次大陆)僧人,少弃俗业为僧,精解律藏,尤擅长讲 《杂阿毗昙心论》。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自西北 来中国,抵建康(今江苏南京),应慧观之请,住平 陆寺讲法译经。讽诵经文,日夜不休,先后在长干 寺、平乐寺说法。译有《萨婆多毘尼...
1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原籍天竺(今印巴次大陆)人, 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 语文,前秦太安元年来凉州。后秦弘治三年(公元 401),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他和弟子僧肇等八百余 人,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
1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唐朝僧人,康居(今苏联撒马尔罕 及伊朗一带)人。佛教华严宗(即贤首宗)的创始人。 十七岁时,向僧人智严学《华严经》。曾参于玄奘 译经,智严园寂后,出家为僧,宗奉《华严经》, 建立新派。提倡顺存命运安排,就会有事入理, 即身成佛。此说深得武则...
1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东汉
东汉官员,明帝时官至郎中,受命 与博士弟子秦景等西行,赴天竺(今印巴次大陆)礼 请佛僧来华传法,在天竺得佛教《四十二章经》及 释迦牟尼像,并请得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于永平 十年(公元67年)抵达洛阳,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1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三国
三国时魏国僧人,中国佛教史上 笫一位西行求法者,颖川(今河南禹县)人。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出家为僧,在洛阳讲《小品般若经》, 深感于译理不够详尽,经文不够畅通,乃于是年誓 志捐身,远往西域(今新疆及其西部一带)迎请《小 品般若经》。从雍...
1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东晋
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俗姓龚, 武阳(今山西襄垣)人。因兄弟四人中有三人皆幼夭 亡,三岁便度为小沙弥,自幼居住佛寺,研习佛经。 二十岁受具足戒。因愤于佛教戒律阙失,佛规紊乱 不行,遂矢志西行寻求真理。后秦弘始元年(公元399 年),自长...
1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时代: 南北朝
南北朝僧人,生于甘肃一带。少年 出家,有西行求法之愿,后至罽宾国(今克什米尔), 从佛驮学禅法三年,又至天竺,问法于佛驮跋陀 罗,并请其赴中国弘法。归国后,与僧人宝云共译 《普曜经》等。晚年从海路赴天竺,园寂于罽宾, 弟子有智羽、智远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