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2条
人物
18条
机构
2条
地名
1条
作品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2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李洪明,马头镇民主街人,回族同胞,今年56岁,临沂市政协委员。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热衷于公益事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参政议政。他的事迹,为当地群众广为传颂。
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现年五十一岁的丁效强,因家境贫困,只上了五年的小学,因无力升学,于1966年进入公社渔场工作,后被推荐到县渔场,和淡水养鱼打了30多年的交道。30多年来,他从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养殖经验,但他从不满足,始终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
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1981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郯城师范学校的张文娣,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立志做一名辛勤耕耘的园丁,象燃烧的红烛那样,去点燃一代代学生的希望和智慧之火,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高俊学,郯城县红花乡人,金杉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几年来,由于他苦心经营,不懈努力,大胆开拓,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创产值千万元,利税90余万元。先后捐资10余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了一点奉献,成为乡龙头骨干企业。
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仇文平出生于一个骨科世家,他一家七代人从事骨科研究和治疗,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整骨医术。他的父亲就是位有50多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1966年,仇文平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在父辈们的影响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医,节假日随父...
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粗壮的身材透出浑身用不完的劲;宽阔的脑门里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一副近视镜里的两只有神的眼,始终望着前方。不认识他的人会把他当做一个就兢业业的教师或学者,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言词里透露出对社会的理解和事业的热心。
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徐景雪,女,高中文化,郯城县第六届政协常委。1990年,成家不久的徐景雪便带着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告别家乡到莒南、日照等地寻找门路。先是在当地制帽厂打工,被厂里特聘为技术员,后转为从事草帽的运销业务。丰厚的待遇没有冲淡她对家乡的热恋,多年在异...
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年过半百的宋耿亮,是清泉乡卸甲营村人,郯城县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十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靠科技力量, 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形成了一户“一个鳖池,二亩果园”的发展格局。97年,该村被农...
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郭振岭是黄山镇木柞四村人,40岁了,他是名不见经传,智不超常人的庄稼汉。靠自己实干发了家,成了周围颇有名气的"养殖大王”。
1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年,李印光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临沂师专物理系。从此,他就执著地认定了教书育人这条路,从那时到现在,整整地跋涉了廿余年。大专毕业后,他一直在郯城一中工作,连续十几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立志“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每天黎明即...
1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出生成长银杏之乡——新村的禚保洋,自幼耳闻目睹“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栽白果园”之说和银杏生长缓慢迟结果的事实,一心想着如何能使银杏早结果,改变这种旧传统。他初中毕业后,决心扎根在家乡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学习研究白果树栽培的学问。群众看他酷...
1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被黄山镇群众称为''能人”的王新文,出生于本镇中蔡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他今年39岁,正是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而立之年。他根据自身的条件,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从事发展、经营柳编制品。他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树雄心办大业的胸怀,使柳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
1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作为总经理的李志亮也多次获得市、县、镇先进工住者,县乡镇企业家、市优秀企业家、市级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光荣称号。
1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兰永峰是县政协第六届委员,现任“大地养殖场"场长。1998年4月被评为“临沂市农村科技大王”。
1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张荣安,农工民主党党员,在郯城县商业局新沂转运站工作。他是五十年代共产党一手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先后在教育系统、商业系统工作44年。四十多年来,在共产党的教育和各级领导及同志们的支持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83年后调商业局驻新沂食品转运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