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条
人物
1条
事件
6条
地名
1条
专题
2条
作品
7条
实物
1条

检索条件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时代: 当代
林惠祥先生是厦门大学已故的教授,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著有《中国民族史》一书,内容丰富,足资参考。
2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一五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曾到福建仙字潭进行考察,并发表了《汰溪古文》一文,此实开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之先河。
3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五八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对福建仙字潭石刻进行了调查、测量和拓片,随后发表了调查简报。
4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七八年中央民族学院石钟健教授曾发表论文,对广西花山及福建华安仙字潭这两处的崖画、崖刻作了一些初步的论证。
5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五七年,福建省考古学家林钊、曾凡又到实地调查,写了调查报告,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刘蕙孙教授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和原拓本进行研究,认为仙字潭摩崖石刻,不同于过去所发现的少数兄弟民族石刻,诸如〓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以至悉昙字碑刻,因为这些都...
6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八七年四月,林焘会同盖山林同志对仙字潭石刻符号(以下无论图象或文字统称为符号)作了长时间的考察研究。在原来长20、高8米的石刻范围内,经过仔细勘查,不仅找到几年前以为湮灭了的三个符号,还发现了五组十二个符号。
7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一九七七年秋冬之交在内蒙古东南隅的翁牛特旗石棚山清理新石器时代古墓群时,发现出土陶器上划着一些神秘的文字符号。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思贤,运用大量史料对石棚山原始图画文字加以考证,终于解开了这些古文字之谜。
8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县(区、旗、县级市)
9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景区
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南部华安县汰内乡汰溪流域的崖壁上,共有五处崖刻,约二十余个象形图画文字。
10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鲁凯族(高山族的一支)分布在高雄的前林、万山、多纳三个村社,崇拜百步蛇。近古时代,万山社的鲁凯族祖先娶布农族一个女子为妻。这个女子用蛇和甘薯共烤,自己专吃蛇肉,却留下甘薯给家人吃。家人身体日渐虚弱。因为渎神,她不为家人所容,就怀着百步蛇出走...
11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石面1.55×1.55米。因历尽千百年来的风蚀雨淋,画面已漫漶不清,有些图像已残损不完。这是一幅由众多的舞者组成的群舞场面。大多数舞者,双臂平伸,自肘部折而朝下,两腿最大限度地叉开,大腿平伸,自膝盖下折,作骑马蹲裆式,臀下系尾饰。但也有个别...
12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石面2.8×4米。画面左边,是一舞者,作飞跃姿态:双臂平伸,自肘部上折,右腿残失,左腿上翘。其右三个舞者:上部两个女舞者,特意刻出女舞者的特有标志——乳房,双臂上举或下垂,双腿叉开,臂下系尾;下方一舞者,双臂上举,下肢一下垂,一上翅,系有尾...
13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石面2.5×2.8米。系两个左右排列的舞者:左边那个,双臂平伸,自肘部下折,两腿作最大限度叉开,自膝盖处下折,臂下系尾;右边一舞者形体较小,双臂外张,左手似握一物(尾巴或木棍),双腿平伸,由膝盖处下折,足尖朝外,身躯微下蹲。
14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画面0.3.×0.20米。系一舞者,双臂平伸,由肘部下折,但左臂甚短,而右臂甚长,两腿向右举,与右臂相连。颈部两侧各有一圆形颈饰,与此类似的颈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岩画和南非洲智利岩也可以见到。
15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石面1.40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面左边一舞者:双臂平伸,由肘部上举,双腿外跨,臀部饰尾。其右似一无头形轮廊的人(兽)面形: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和嘴巴。下面左边系一人(兽)面形,头顶有饰物。其右有上下两个圆形,上面一舞者,下面一有头饰的人面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