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黄睦胜” 相关
共 16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老师——李侗,从追求理学的决心、学习理学的内容与实质、对后学的指望要求和方法特点等方面介绍的李侗的哲学思想。
2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幼年聪慧,青年时学习成绩甚佳。李侗为了研究孔孟儒学和理学,不求功名利禄,一生不为官,屏居山田,过着清贫的生活,钻研理学,为教育下一代。李侗以实际行动效法罗从彦。罗先生学习理学之后,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吟咏诗书,钻...
3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实质两方面阐述了学习观点。
4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周易经学是杨时先生理学之精妙,也是罗从彦在17岁时学习的内容之一。
5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以辩证法哲学观点探索具体问题、默坐澄心,体验天理、爱祖国、爱民族、议论官吏的本分等方面阐述了学习实质。
6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通过理学的学习研究,对天地人与万物之理,以辩证观点探索其奥妙。李侗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与国家、民族、百姓的命运和进步的教育思想等。
7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性拙朴,好静坐,他也主张:“默坐澄心以体验天理”,学习圣贤之道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他发挥《中庸》之道理,关于“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他教育学生致力于静中体验“喜恕哀乐未发前的气象。”
8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罗从彦对李侗等众多学生灌输爱祖国、爱民族的高尚品质。罗从彦在教育中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传播教育进步思想为准则。
9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封建官吏必须正直、公正、忠厚、善良,为国家、为百姓办事,厌恶贪官污吏。罗从彦说:“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遇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这番议论则影响了李侗的...
10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对后学的指望和对后学的方法和特点的解读。
11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对朱熹抱有很大的希望。李侗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此理论勉励朱熹循序渐进,每十年都要有一个大进步。
12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对后学的方法和特点的理解和阐述。
13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客观唯心主义者把“气”(物质)类于理(精神)之后,把理类于“气”之前。
14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先生向朱熹讲述孔子论“仁”和《孟子》尽性篇,并联系二程理性的学说。这种理论是朱熹从二程李侗的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15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作者黄睦胜所论述杨时以德、法治理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