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99条
析出资源
89条
图表
1条
作品
9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高彤皆” 相关
共 99 条 5 / 7
61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了邵郎岩及孟碣门,内容节录如下邵郎岩由乾隆壬午举人,蹭蹬二十二年后,始捷南宫,计其年岁,当在四十五十之间,名列鼎甲,而官止司业,以晚达故未大显,华梅庄津门选举录,书其官为詹事府詹事,未知何据,常见其所作楷书,圆润华贵,神骨俱清,其所...
62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里的徐炘传之后写的随笔。徐公沅青以举人官内阁中书升侍读记名御史出守浙江台州年未五十引疾归里日以文字为娱值香吟杨先生方以诗学名于时造庐讲义户外履满公子于弟子行齿最长故以领袖自居。
63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篇揭晓了国文观摩社第七十四课的得奖情况。高彤皆先生评阅 文题(君子反经说岁首琐事记)名次列后 魏恩霖 石永茂 郑庆瑶 骆寿先 杜金铭 章邦宪 杨铭恩 戴玉璞 王文淸 栾毓纯 本报限于篇幅止登得奖前十名其全榜仍悬挂广智錧门外壁间 第一名(评...
64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篇揭晓了国文观摩社第七十五课的得奖情况。高彤皆先生评阅 文题(士先器识后文艺论)名次列后 李芥隐 魏恩霖 石永茂 杨华春 骆寿先 郑庆瑶 杜金铭 严仁泽 郑克庥 戴玉璞 王文清 章邦宪 第一名(评语·按时立论不涉空谈文笔亦排能达所见是为合...
65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篇揭晓了国文观摩社第七十六课的得奖情况。高彤皆先生评阅 文题(儒有君子小人之分说敏而好学说)名次列后 魏恩霖 李芥隐 石永茂 杨华春 严仁泽 骆寿先 杜金铭 王文清 张雨田 章邦宪 栾毓纯 第一名(评语·认题眞诠题细浮烟涨墨一扫而空)奖银...
66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中的周光裕传之后所写的随笔。周衣谷之先。沧州人。衣谷以举人出宰陕西。值川楚教匪之役。转粟练兵。存升道具。后由晋藩内用以终。家豪于资。习为奢侈。故老犹有道事者。今俗称周二宅是也。
67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高彤皆为《杨一崑传》所作的小批注,补充说明其才华之高。幼闻杨无怪名,交口称才子,后乃读其所为诗文,其陈仲子二十艺,各拈题中一字为主。灵敏便给,读者咸爱之。惟每言及无怪经说,辄摇手低语曰犯禁。问何以至此,曰駮朱。因之其家亦不轻以示人。志...
68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中的朱光觐传所写的随笔。朱导江来天津当在雍乾间娶孟氏,生仰文,入籍举孝廉,孙〓百,亦补诸生,食廪气,及卒无嗣,三世清芬,以文学仰文尤有孝义之行,乃天不永其传何也,梅树君为导江外孙,为仰文弟子,故于朱氏多所表章,幸不湮没...
69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在阅读天津文献中的于秉钧传后所写随笔,介绍了其生平。于禹和先生坚苦励学,叹古大儒所为观其所取友,如朱仰文寇露滋,蒋雄甫门弟子如陈位端诸前辈,力主实践,以仁民爱物为怀,即此可知先生学派所在寇露滋尝曰。
70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高彤皆为《蒋玉虹传》所作的一条小批注。蒋雄甫志稿,为一生经历所萃,临卒语家人曰:“此书非其人莫之与也。”吴霖宇续修县志,据以为蓝本,即所谓蒋稿者是也。先是同治初张秀岩议修志,以车舆费绌而止,及事平,通商大臣崇厚复倡修之,始得成书,闻蒋...
71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高彤皆为《蒋玉虹传》所作的一条小批注。雄甫一介寒儒,慨然以搜集文献自任,披榛闢草,不避艰难,可谓豪杰之士矣,第力微道孤,见闻未广,容有疏漏之虞,即沈文和敬止述闻,为公晚年之书,追忆旧闻,随笔条记,不为讹误,后之人当弥缝其闢,而增益所无...
72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高彤皆为《蒋玉虹传》所作的一条小批注。敬止述闻,寥寥数十条,重在人物,间及循吏,中有论志体一段,极可取则,又以修志每苦费绌,为筹简易办法,瘠苦州县,亦可仿行。
73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中的侯肇安传后写的随笔,介绍了其生平。侯公肇安。以武人崇祀乡贤。实为创见。按公生平义行甚多。其大端曰恤贫。曰救荒。曰培植士子。曰平治道路。斯皆先生善政之遗。后世士大夫仿而行之。
74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中的梁寳常传之后所作的随笔。梁中丞楚香。初为牧令。卓有循声。及领封折。屡为言官所论。卒致末路不保。坐受陋规职。以是乡评不满。然当日官场故习。收陋规。受供给。虽贤者不免。何独责于公。
75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此为高彤皆阅读天津文献中的李嘉善传之后所写的随笔。嘉庆六年大水没城瓦二十级。西南诸乡。尽成泽国。李公会远拯溺哺饥。全活无算。灾重费矩。几达万金。而分毫不以责诸人。悉出已囊。于是有李善人之称。李氏至今已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