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靜海縣” 相关
共 1857 条 123 / 124
1831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 类型: 河流
潔河在南皮
1832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 类型: 河流
鬲津河二河俱在慶雲縣又在山東樂陵縣西三十里
1833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 类型: 河流
覆鬴河 或云覆鬴河不在九河之内或云簡釐合一河爾雅必不妄名然此三代以〓 已失其籍今不可考闕之示慎可也通典云覆鬴河在德州
1834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 类型: 河流
漕河自平原金隄以下至直沽為漕河以漕江 南之粟故名 一名御河遶縣城西北流直達〓 一名衛河出衛輝府輝縣西北八里大行蘇 山下自臨清經故城景州等處至本縣下直滙 入海長一千一百里
1835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康熙] | 类型: 河流
泮池明天啟五年著印同知張懋德磚甃而廣大之有碑記
1836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衛河在縣城西關外卽南運河亦名御河源出河南衛輝 府輝縣蘇門山東流經新鄉汲縣又東北由濬縣厯彰德 府之內黄縣又東經大名府至山東之館陶縣與漳河合 又東至臨淸州汶水自南來㑹之厯武城恩縣入河間府 故城縣南又東入山東德州界又東北經河間府之景州 吳橋東光交...
1837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畿輔通志漳河自河間府交河縣來至杜林鎭與滹沱河 合流至青縣南二里鮑家嘴合於衛河其合處曰岔河口 亦曰汉河口舊志謂衛河上游漳滹彙入北達於海自方 制軍挑挖引河而漳韑遂別行一道不可泥古繩今
1838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衛河者七省漕船之所經當河運時崴崴塾修波臣恬靜 自咸豐三年攺爲海運而衛河堤工遂廢而不舉每値淫 雨連綿衝決橫溢不免民其魚矣之嗟同治十一年天津 丁觀察請於李制軍飭馬厰營兵修築自縣城西關迤 南三百餘里東西堤一律堅固又自縣而北凡有殘缺之 處遣員送銀㑹...
1839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子牙河亦名鹽河在縣西十里外懅沱河之尾流也南接 大城縣界自李家灣子起北至杜家道溝入天津縣界自 天津城北入大清河㑹北運河至三岔河口入海河達於 海 康熙三十四年欽奉 上諭於獻縣河間子牙河東西兩岸高築長堤西接大城東接 青縣靜海雙堤屹然各二百餘里又於...
1840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黑龍港𤁋水之所歸也在縣西兩岸有堤久不修理旱暵 則涸淫雨則澇當涸時農民爭種河道一遇大雨連綿而 禾稼毀於波臣矣港分三支西支在河間縣中支東支在 獻縣俱無來源至青縣空城村滙爲一支入靜邑子牙河 故道至老君泊千金泊秀才泊渟蓄不流居民於獨流第 三堡挑挖三...
1841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子牙故道橫堤黑龍港之東岸也南自灘子頭起北至老 君泊止計長八千五百三十五丈乾隆初年創築嘉慶十 七年那制軍請帑銀五萬一千三百四十兩重修堤東 五十六村堤西二十七村原定章程每年春天堤東之民 修堤堤西之民挑河歲久廢弛堤身毀敗今則僅有形跡 而巳
1842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大清河亦名界河在縣西北隅縣民居河外者祇三邨曰 洋芬港缺柳樹閻張舖源發於黑羊派分於琉璃由涿州 流入新城縣之南曰白溝而巨馬河自容城縣西北來會 焉由白溝經雄縣霸州從大城縣灰窩入靜海境至郝浪 泊入天津縣界流至西沽歸北運河㑹三岔口入海河達 於海 按大...
1843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格淀隄亦名千里長隄乾隆十年發帑修築高一丈廣 二丈起自當城訖於杜家道溝橫亘三十餘里獨流設把 總專司之所以阻北來之水不使浸淹南畝也乃自有此 隄從未墊補而窮民沿隄居住博坏作室傍近取土處處 遂多殘缺同治十年十一年夏秋之間雨注如繩大清河 無岸怒濤駭浪...
1844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大小南河在縣北四十里
1845
知识出处: 重輯靜海縣志[同治] | 类型: 河流
寬河在縣東三十五里今淤塞略有形跡明史設有寬河 千戶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