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青田县” 相关
共 6643 条 424 / 443
6346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在赵山胜福寺后面,今西门山青田县委党校食堂处。始建年代不详,原貌全圮,仅留一口井,俗称上庵井。
6347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点易亭在太鹤山混元峰下左侧,始建于宋,传说唐代道士叶法善在此研读周易,修道炼丹,唐玄宗赐予《步虚词》中有“滴露研朱点周易”,因得亭名。宋司马伋作《点易亭》诗:“洞天占胜作新亭,曲槛危檐楫翠屏。回顾风烟入怀里,一湾溪水抢沙汀..”清康熙二十三...
6348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又名问丹亭。在丹山之麓,县城三坊谢桥之上(今鹤城中路北侧)。传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游太鹤山而建,曾名谢桥亭。清嘉庆年间,县令多次祷雨于此,改名甘雨亭,后历有修建。1983年,旅日华侨林三渔捐资重建,复名谢桥亭。
6349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俗称天地坛。在鹤城镇西门外原青田县森工检查站一带。是古代每年二月初八致祭天地活动的地方。民国时,其建筑物皆圮,仅留大片场地。
6350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在鹤城镇西门外原青田县森工检查站木材堆站西侧。古时,每年清明日、七月望及十月朔,县令率众在此致祭。
6351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又名演武场,在鹤城镇东门外竹秀圩一带(今校场路范围)。始建年代不详。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知县洪儒奉命按旧址辟场,校场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96米,校场西面有演武亭三间,亭左设旗纛台。每年霜降前一日,在校场举行演武典礼。
6352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建。“为贫民无力营葬者许停柩其中,三年后代为瘗埋。”旧址在县榨油厂(今青田县粮食局驻地)西侧。
6353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在太鹤山麓,丹山溪旁。清同治十年(1871年),知县魏明率绅士杜等人捐资兴建,为三进两庑平房木结构建筑,是收养社会弃婴的慈善机构。民国期间,曾作国民党县党部和财粮科驻所。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作青田中学校舍(今青田二中东南首,原青田县教育局驻地)...
6354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俗称官仓。在鹤城镇松阁巷底、赵山南麓,旧时为存放公粮之所。现属鹤城镇派出所所址,原貌全非。
6355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养济院俗称孤老院,原址在鹤城镇东门外,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毁于倭寇,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移建西门赵山门外,渐成乞丐栖身之地。旧址在青田县草席厂仓库处,原貌无存。
6356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俗称官仓,在鹤城镇松阁巷底,始建年代不详。民国时是青田同善社的社址。新中国成立后,同善社以反动道会门被取缔,一度改为青田浴室,后作公房(今鹤城镇派出所驻地)。
6357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在鹤城镇清溪门内,清雍正五年(1727年)为纪念本县二十二名忠烈、孝悌、尚义人士所建。民国元年被大水冲毁
6358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鸣山殿 在鹤城镇东门外,神萧姓。明嘉靖年间倭寇攻城,他显翊护功而建,民国后期毁圮。
6359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在旧城锦屏门内。明洪武三年(1370年)秋建,清雍正六年(1728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历经修建。城隍庙占地广,庙分街南、街北两截。街南有戏台和两庑厢廊,廊面八间,曾供贫户居住。抗战胜利后,改造为戏园。街北为正殿,建筑雄伟。民国35...
6360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 类型: 景区
在鹤城镇清溪门内,祀三国蜀将关羽,尊“关圣帝君”。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清同治十一年重建,民国元年(1912年)被大水冲毁。旧址在临江中路青田县合作社联合总社驻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