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22条
析出资源
379条
图表
5条
人物
52条
事件
73条
地名
6条
作品
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青岛市” 相关
共 522 条 18 / 35
256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一九年在青岛设立了大英烟草公司,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四年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大加扩充。一九三一年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和大英烟草公司,把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卷烟厂,改名为启东烟草公司;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把在我国的卷烟厂卖给颐中烟...
257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祥泰木行的原名为"中国木材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按照英国规定的香港公司条例组织起来的。传说祥泰木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德国人所创办,当时名叫"发泰木行”。德人战败之后改由英人经营。青岛祥泰开办时,洋经理为美国柯林司和华经理毕筱方...
258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于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取代德帝国主义占领了青岛。为了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日货,日本统治者曾在一九一九年以前,在德县路设立了官办的取引所(交易所)。一九二〇年又强制成立了中日合资的商办青岛取引所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即...
259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以下称青岛交易所),是以土产、纱布的期货交易为主。交易所设有理事会,订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注册备案。担保买卖双方到期交货、收货;向成交双方收取一定的费用:章程规定,在青岛市土产。纱布的期货交易,不准在所外私自进行。土产...
260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是旧社会名声较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它的附属机构有中国旅行社、宝丰保险公司、银行学校等。它以会做生意、手续敏捷、服务周到而闻名于金融界。上海银行是1915年在上海创立的一家民族资本银行,开始时资本仅十万元,因...
261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原是开设在河南路的一家小型私立银行。经理张纲伯颇有活动能力。他家与北洋军阀段棋瑞时代的财政总长李士浩也有些渊源。他原籍浙江宁波又是江浙财阀的发祥地。所以张纲伯便能不几年间,把一间座落偏僻的小银行搬迁到中山路四方路口繁华...
262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冀鲁制针厂(现青岛制针厂前身)是1931年创办的。生产各种民用和工业用针,行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东南亚各国。它填补了中国制针工业的空白,结束了仰赖洋针进口的历史。这个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车间发展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制针工厂。虽然当时...
263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自行车,在今天已是最普遍、最普通的交通工具,而在旧中国,工业落后,人民贫穷,直至解放前夕青岛还不能独立生产自行车。 青岛有自行车,是十九世纪末期由德国进口的。价钱昂贵,骑车的人多是洋行买办阶级的阔老阔少们。他们拉响车铃(那时是拉铃)招摇过市...
264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一九年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由于积存大量战备蛋品而停止收购新货。造成蛋品市价狂跌。华商蛋厂因未能及时停产,积压大量成品,内销又不对路,致使资金周转不灵,有的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宣告停业清理。一九三〇年至一九三二年间,西欧各国经济进入大萧条...
26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自一九二〇年至解放前夕的三十年间,青岛的染料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一直停留在生产硫化染料阶段。硫化染料是一种低级染料,这种染料有损布质,容易褪色,在国外已被淘汰。一九五六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本市所有私营染料厂,都合并到国营青岛染料厂内,增强...
266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曾彼人们称为"洋火”的火柴,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进入中国的。中国自己生产火柴是从1879年开始的,这家中国工厂就是广东的巧明火柴厂。到1903年,全国各地共开设了18家中国人办的火柴厂(当肘山东还是个空白点)。但是,由于设备和工艺落后,国产...
267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的第一个绸缎布疋商业,是1904年设店的瑞蚨祥。接着永和、祥云寿、谦祥益等也相继开业。到了抗战期间,全市有正式门市部的绸布商店共有四、五十家。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社会秩序恢复,绸布业也和其他工商业一样"逐步走上安定繁荣。
268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徳国人占领青岛之后,适合他们胃口的糕点、面包、餐馆,也应运而生。当时从事这种营业的一般是俄国人。在德管时期,清朝的一些遗老遗少涌进青岛,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需要,对青岛糕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京式,苏式、广式的糕点先后在青岛出现了。日本第...
269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经历了德国、日本、美国三代帝国主义的统治,旅青的外国侨民较多。他们和中国入的生活习惯不同,对酒类的爱好也不相同。中国人喜欢喝白酒和黄酒,日本人则习惯喝以糯米为原料酿制的清酒,欧美人则爱好威士忌、香槟酒、白兰地、俄得克之类的露酒。这些不同...
270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抗战胜利之前,青岛的酱园业和调味品工业中,中国人经营的,只有裕长酱园、大兴酱园、乾泰祥、渤海酱油厂以及若干小规模的酱园。从历史上说,裕长酱园最早,它是从济南分过来的,也挺有名气,但经营品种则限于咸菜、酱油、醋等,销售对象,以中国人为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