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86条
析出资源
69条
人物
13条
机构
3条
作品
1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四端七情之辨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
大教育教朱熹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
朱子学年鉴.2020
大儒世泽——朱子传
朱子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学年鉴.2017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朱子的学术交流方法论...
朱子学年鉴.2015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诸儒鸣道集》研究
朱熹的思维世界
朱子学年鉴.2014
朱熹与中国文化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
朱子学年鉴.2016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1...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
检索条件
与 “陆九渊” 相关
共 86 条
4
/
6
46
一 谢良佐的高远之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对谢良佐的思想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谢良佐的仁说以生意和知觉为核心,但其以知觉论仁的观点可能对后世学风产生负面影响。
47
三、《朱子语类》中有关《〈大学〉或问》和《大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对《大学》中“格物致知”观念的阐释和解释,以及他在《朱子语类》和《〈大学〉或问》中与门人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其中涉及了朱熹的主要论敌
陆九渊
对“格物”论的不同看法,以及朱熹与黄义刚的讨论。朱熹强调了随事理会的重要性,并解释了“所...
48
礼理双彰:朱熹论礼、理关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礼和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礼是理的具体表现形式,而理是涵盖一切自然、社会、人生、事物规律、法则的本体概念。朱熹强调实践和内心的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礼和理的关系。同...
49
一 性理学、实学、心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通过研究朝鲜儒学的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其相对于中国朱子学的独特性。其中,朝鲜的“性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问体系,具有区别于中国性理学的特点与独特性。
50
二 程朱理学与“心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现代中国哲学研究者认为心学是以修心为学的思想体系,最早可追溯到韩愈的“心将老、犹自将心学”。邵子首次将“心”与“学”连词,并阐释了“心学”的含义。宋明时期,陆象山与王阳明的思想被视为心学的代表。明代开始,“心学”一词被广泛使用,并...
51
二 论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四书注释中的“解说”特点及其形成过程。作者对朱熹对四书的诠释工作进行了界定,并初步划分了“说明”的不同层面。朱熹的解说注重于义理层面的阐发,强调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朱熹将心同时具有“已发”和“未发”两个层面,通过理论的...
52
《仪礼经传通解》编撰缘起新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仪礼经传通解》由朱子发起,历经朱子、黄榦、杨复三代学者前赴后继才编撰完成的礼学作品。朱子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内在动力源自下学上达的工夫,而学术根源则是远承二程切问近思的治学方法,直接触发的原因则是宋代忽略礼学的学术偏差。正是三种因素促成...
53
一 朱熹对待经学的基本态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汉代经学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汉儒注经过于注重训诂而忽略了对儒学内在价值的探求,导致经学无法回应其他学派的挑战。朱熹认为学者治经的根本目的是求道明理,而不仅仅是注解经典。
54
五、研究评析及前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诠释的背景、动机、方法和思想史意义。通过比较朱熹与其他代表性人物如孔孟、
陆九渊
、王阳明等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揭示了朱熹诠释的独特性和贡献。同时,本文还涉及了“克己复礼为仁”诠释...
55
第三节 朱熹释“仁”为“本心之全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中“仁”的诠释。作者认为,朱熹将“仁”诠释为“本心之全德”,这是对孟子“仁,人心”诠释的继承与发展。同时,通过对比其他学者的诠释,作者强调了朱熹释“仁”为“本心之全德”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56
二、区别于人心的本心是道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以“本心之全德”释“仁”的思想根源和其背后的哲学考虑。文中首先从“本心”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朱熹为何选择这个诠释。中国哲学史上,“本心”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孟子·告子上》,意为良心或道德本性。朱熹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
57
第一、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进行了理学化的诠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梳理和评析,揭示了朱熹在理学建构过程中对仁、礼、克己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决和发挥,以及他对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阐述。朱熹以“身之私欲”诠释“己”,以“胜”诠释“克”,以“天理”诠释“礼”,并从不同维...
58
第四、朱熹内倾的学术与其政治活动息息相关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对“克己复礼为仁”进行了理学化的诠释,形成了内倾的学术特征。这种内倾特征体现在他的学术思想中,如重视心性修养、内向超越等。同时,朱熹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追求积极有为的政治改革。虽然他的学术内倾,但这并不...
59
三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87年12月,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探讨了朱熹哲学、经学、伦理学等性质、价值、意义及发展。会议特点之一是重视地方文献的发掘。会上提供了大量论文和专著,促进了国内外朱子学的研究和发展。
60
朱子《太极解义》的哲学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以太极为哲学核心,强调其为本体,动静阴阳之根源。图解与解义深化了太极理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