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莱西县” 相关
共 178 条 4 / 12
46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照片
47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照片
48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照片
49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刘允范,1882年出生在南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少时读过两年书,一生务农。1943年至1945年为抗日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1945年秋至1947年秋任莱西县参议员,1949年古历5月19日病故于南墅。
50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二辑 | 时代: 不详
赵世卿,男,莱西县财政局长兼莱西县县长。
51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 时代: 不详
于光,男,莱西县委书记。
52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 时代: 不详
《大众报》国际版印刷部长李星堂,莱阳人,后任莱西县第一任县长。
53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4年春天,莱西县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我在南岚乡召开座谈会,会上有人谈到水台村(今更名瑞岭村)在“文革”期间,举办“破四旧"展览会,曾展出过该村晩清进士李瀛瑞的一些服饰、器皿、文房四宝、线装书籍和手抄字本等。根据这一线索,由乡文化站长左...
54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2年1月,莱西与莱阳分治,恢复莱西县建制。原“莱阳县吕剧团”因演职员多为莱西人,故原班人马拉回莱西,更名“莱西县吕剧团”。至此,县内第一家专业艺术团体在几经波折之后,正式宣告成立。开始了她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风雨历程。
55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6年夏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县里派出了“工作组”进驻剧团,帮助发动“文革”运动。一时间,文艺舞台阴云密布。在“工农兵占领舞台”、“横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口号下,剧团红卫兵以扫“四旧”为由,焚烧道具、服装,其他东西也砸的砸,丢的...
56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70年11月,莱西县吕剧团改称“莱西县京剧团”。
57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几年的混乱、折腾,剧团元气大伤,物资损失严重,演员也所剩无几。1971年春,为了充实演员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一批新演员。在团领导及老演员的悉心培育下,几名新演员脱颖而岀。如花旦演员展希英,唱腔柔婉动听,对角色理解准确,表演逼真细腻。与她...
58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5年春,由崔明钦、鲍运昌、莫增夫编剧的大型现代吕剧《不飞的孔雀》排练后,10月15日正式公演,获得成功。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先生对剧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后来,该剧巡回演出达一百多场,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59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5年1月,莱西县吕剧团建立了莱西县戏剧学校,招收立志于发展吕剧事业的学员,学制两年,重点培养吕剧人才,教师由剧团的骨干演员担任。同时,对不适应剧团工作的同志,另行安置,所缺人员,从戏校毕业的学生中择优录用。
60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0年3月17日莱西南与莱阳县(莱西县)合并为莱西县,县驻地在水沟头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