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莒南县” 相关
共 982 条 61 / 66
90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2年,莒南一中根据教育部《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X1951)规定,初中设语文、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政治、外语(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3年,国家规定中学课程各年级设置:初...
90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5年,根据上级指示,初中取消英语课。
90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莒南一中始设高中部,高中设语文(汉语、文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生理、历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经济地理、暗射地图)、外语(俄语)、美术(制图)、体育。初中课程授课时数作了调整,课程设置有所变更:即...
90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及教育部关于调整教学计划的说明,莒南县中学课程普遍增设农业知识、生产劳动课(每周二小时);初中算术课中,增加珠算、簿记;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教育”课,文学、汉语不再分科,仍称语...
90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0年,全县高、初中各科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教材,1962年后,部分初中增设外语 (俄语或英语)。直至1966年下半年,学校停开所有课程。
90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0年后,全县中学课程依照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通知精神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历史、地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生产劳动等课。
90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2年后,全县中学使用省编统一教材。
90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共15门课程。
90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1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各年级并开科目一般为八至九门,其中,初中政治课一年级开设《青少年修养》,二年级开设《...
91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2年,县内初中增设英语,高中不再开设音乐、美术两科,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91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7年后,中学逐步添加劳动技术课,使用临沂地区教研室编写的《劳动技术课教材》,同时,添加地理、历史乡土教材,使用地区教研室编写的《沂蒙山区好地方》和《沂蒙简史》。
91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50年代初,莒南县中学即设立学科教研组,相互讨论教学,研究教材教法,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
91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语文教学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翌年秋,莒南县中学各年级将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思想。”同时,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各中学以校为单...
91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县中学纠正学校"三脱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偏向,打破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走出去”,到工厂、农场工地上课,边劳动边教学的方式,贯彻“能者为...
91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冬,莒南县教育局贯彻全省第一次烟台教育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中小学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合并课程、删改补换教材和随意停课,师生过多地参加劳动或社会政治活动致使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五风”影响尚未清除,会议精神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