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莒南县” 相关
共 654 条 27 / 44
39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2年春,上级无偿赠送1万棵苹果树苗,莒南县委委托县实业科负责专门送到当时的文疃区。
39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4年,洙边区孙家沟村(现属相邸镇)的孙明路从烟台带回几十棵“小果光”苹果树苗,经过细心栽培管理,1958年进入了盛果期。时任公社书记的陈学旺看准了这一实情,带领全公社社员,用3年的时间开发了2000亩果园,从而大大促进了全县果树的发展...
39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6年,莒南县开始引进了辽宁省兴城市中国果树所繁殖的新红星、红富士优良苹果苗木,组织在文疃镇文疃村建立株行距1X3米和2X3米的密植园100亩。并陆续从烟台、青岛等地引进良种苗木主要栽植在文疃、相邸、涝坡等乡镇。
39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0年文疃村的新红星密植园经中国果树所专家验收,4年生亩产达1387.3公斤,以后3年连续亩产超万斤,亩收入达万元以上,成为全国首批新红星早期丰产典型,参加“全国新红星高产优质开发”项目,荣获农业部三等奖。
39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0年,莒南县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开发"5万亩任务。
39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5年以前,莒南县苹果品种一直以小国光、金帅、红香蕉为主,品种老化,效益低下,苹果一上市,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在八十年代中期,果树发展高潮到来之际,县里立即组织人员奔赴中国果树所、省果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及烟台、青岛等发达地区进...
39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2年,随着果树脱毒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红乔纳金苹果集脱毒、矮化为一体,因其显著的早期丰产效益脱颖而出,但当时苗木稀缺,价格昂贵,群众难以接受。
39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决定果品生产走高投入高产出,利用果实套袋生产高档果品出口创汇的路子,大胆从烟台引进了单层商品纸袋20万个,在文疃、坊前、涝坡、洙边等乡镇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并动员广大果农自制报纸袋...
39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6年,为扩大优质果品生产规模,引进了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日本小林双层袋100万个,单层商品袋200万个,果农自制报纸袋1000万个,在洙边、文疃、坊前、相沟、涝坡等乡镇大搞宾袋活动,生产岀优质果品100万公斤,髙档果品15万公斤。
40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7年至1998年,坚持每年推广果实袋2000万个,生产优质果品200万公斤,出口高档果品25万公斤。使莒南苹果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市场。
40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5年,组织举办了莒南县首届果品评优活动,选出县特优奖10个,优质奖12个。
40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6年,参加了全省名优新果品评选,获得两项金奖、两项银奖、两项铜奖。参加了全市名优果品评选,获得市特优奖16个、优质奖11个。
40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7年,参加了第五届临沂市优质果品评选,获得金奖23个、银奖24个、铜奖8个,占全市奖牌总数的37.4%。
40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5年春,相沟公社农科所董正书从浙江购进一部分南方茶种,种到了相沟公社董家沟村的4亩地上。初生的茶苗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茶苗干枯、大片死亡。董正书带领10多名村民组成的专业队日夜看护,用草毡覆盖取暖,建起防风垒墙为茶苗避风,经过3年的精心...
40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 类型: 社会事件
1991年4月,莒南县政府在坊前镇高家沟村召开了全县茶叶春季管理现场会,揭开了高档茶生产的序幕。在副县长魏茂泉的带领下,组织赴日照参观学习,邀谓了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站两位专家讲课,举办了全县高档茶炒制培训班,并巡回在朱芦、文疃、洙边等乡镇进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