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范明枢” 相关
共 32 条 2 / 3
1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1938年底,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沂水县的王庄村成立。
1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各界人民在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于今沂南县青驼寺镇一古庙内举行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即省政府前身)。同时,建立了各群众团体的省级领导机构。
1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桃花坪是沂中县夏蔚区(今沂水县高庄镇)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子座落在盘龙崮南的山坪上。盘龙崮像一条巨龙,自东向西,横卧数里,崮高林密,悬崖陡III肖。村西、村东,山峰重叠。村南是一片开阔地,清清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河两岸是碧绿的庄稼。
19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沂蒙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最后同全国人民一起贏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爭中,我军民付出了重大代价,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地方党政人员牺牲4万多人,群众被杀害20多万人。除刘震东将军已列单篇外,下面将10名师长...
2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万松山,位于沂南县城西17公里处。海拔约350米。此山是由石灰岩和含矿物质较多的红土构成,土质肥沃,水分充足,满山青松翠柏,四季常青,故名“万松山”。它西南方七八公里处是著名的孟良崮;北靠沂山脚下的北大山,南临汶河。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就坐落...
21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沂南县活跃着一位老人,抗战热情十分高涨,不顾六十多岁的高龄,奔走在山区的各个角落,为抗战贡献了全部力量,他就是我们的祖父刘心甫。祖父一八八O年出生在原沂水县九区上高湖村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的五世祖刘桴曾任清朝大名府知...
22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花之寺,位于张庄镇上峪村后、鼻子山(又名王坡鼻山)东侧。 鼻子山的主峰海拔475.1米,面积0.5平方公里。该山为古老山脉,山东侧上峪村一带的黑色花岗石,储量丰富,黑色块质有蓝光斑点,属国内外罕见品种,可与世界上最著名的“巴西蓝”相媲美,被...
23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照片
24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 时代: 不详
梁竹航,名茂修,字竹航,1905年12月生于新泰南岙阳村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梁竹航与学校师生一起参加了新泰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抵制日货活动,并宣传抵制封建礼教思想,开展新文化运动。 1923年,梁竹航考入山东省立第...
2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时代: 不详
范杭,男,范老的孙子。
2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教育
济南乡师创办于1929年8月。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进逼山东,学校南迁,途中停办。 8年间,学校两次改名。创办时名为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1月改名为山东省立济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6月又改为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附...
2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军事机构
由李澄之、范明枢、刘民生、梁竹航、张伯秋、彭畏三、杨希文等人发起,在沂水县的大诸葛村成立了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其活动宗旨是争取知识界和国民党中的进步分子团结抗战,范老任副主任委员。
2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六日,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蒙山脚下青驼寺镇(现属沂南县)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山东初选“国大”代表,各地区的工、农、青、妇、文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青驼寺古庙院内搭起临时席棚作为大会会场,代表们组成了四个大队...
2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0年7月,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在沂南县青驼寺召开,范明枢致开幕词。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了山东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等领导机构。
3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0年7月26日至8月26日,在沂临边联县青驼寺(今属沂南县)召开了全省各界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联合大会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决定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