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肥城县” 相关
共 909 条 41 / 61
601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9年10月,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辖7个区公所,设区长、指导员。
60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8年9月,肥城县先后建立12处公社革命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办事机构有办公室、政工组、生产组、民政组、教育组等。
60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4年1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全县设立13个区(镇)、67个乡镇人民政府。区配备正副区长,乡镇配备正副乡镇长。
60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5年11月,撤区建乡,全县辖9镇、8乡、590个行政村。乡镇人民政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基层政权机构。
60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4年5月9~15日在县城召开会议。会议听取讨论了县委书记杲宪庆讲话和政协主席陈文峰的报告。全体委员列席了肥城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对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进行了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首届一次会议的政...
60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5年3月28~31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听取讨论了县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处理情况的报告,各委员交流了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经验。列席了县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了政协首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60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6年5月15~18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听取了县委书记鲍昇春作的《认清形势,团结奋斗,努力开拓政协工作新局面》的报告;审议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处理情况的报告;列席了县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了本次会议的政治决议。
60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4年5月~1987年,政协肥城县委员会先后召开4次全委会、18次常委会。主席、副主席经常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重大社会活动。对本县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落实政策、体制改革、重大人事安排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协商和讨论...
60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8~1945年,全县动员42112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
61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6~1949年,全县26290名青壮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期间,350人赴朝参战。在动员参军中,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姊妹争相参军等可歌可颂的动人事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县组织群众支前422次,出动民兵、民工4...
611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建国后,县政府重视拥军工作。每逢“八一”建军节、元旦或春节,开展慰问活动,走访、慰问部队,解决驻军训练和生活中的问题。1984年,全县组成拥军优属小组237个,建立拥军服务网点30个。黄叶、邓李付、上古庄、梁庄、姜庄、东里、西里等村庄还与驻...
61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2~1978年,全县接受复员退伍军人16750人,招工3690人,占22%。
61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2年10月,县成立军地两用人才介绍所,1985年3月县民政局办起了“双扶”、“社会福利”两个公司,拓宽了安置渠道。
61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4~1987年,全县接收退伍军人3660人,安置1312人,占35.8%,其中城镇户口的132人,农村户口的1180人。在安置人员中,经军地两用人才介绍所推荐安置1036人,占安置总数的79%
61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因洪涝成灾,全县农民逃荒谋生者万余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