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程颐” 相关
共 229 条 14 / 16
196
绪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闽学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核心的学派,主要在福建地区活动。本文介绍了闽学的概念、发展与衍化,以及它对中国和邻近国家的影响。
197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探讨了闽学与宋代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闽学的学术思想发展。文章认为,闽学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思想,其发展受到了宋代理学的影响,尤其是朱熹思想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了闽学的传承和创新,认为闽学的传统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而形成的,这种传...
198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探讨了闽学的历史传承过程和杨时在闽学形成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闽学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思想,传承了洛学的思想范畴,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内核。文章重点分析了杨时对闽学的贡献,包括在本体论问题上提出新的判释、在认识的方式方法问题...
199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关于理与气的观点及其思想辩论。朱熹认为,理与气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分开。他既强调了理在气中的存在,又主张理先于气存在。这一观点既体现了理与气的相即不离,又体现了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朱熹的理先气后思想主要是与佛教进行辩驳,强调了理的...
200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熹关于理与气的观点以及他与程颐、陆九渊之间的思想辩论。朱熹认为,理与气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分开。他既强调了理在气中的存在,又主张理先于气存在。这一观点既体现了理与气的相即不离,又体现了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朱熹的理先气后思想主要是...
201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台湾闽学思想研究中关于朱熹思想与陆王心学关系的重大现象,特别是牟宗三的观点。
202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203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朱子学者对朱子著作的考证研究,特别是声韵训诂和校勘考据两个面向的内涵。文章提到,对于朱子著作的考证研究,日本学界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朱子诗学、解经著作、论先贤著作等方面都有代表著作。而北美朱子学界则相对薄弱,但也...
204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海外朱子学研究的史学研究方法和贡献,特别是在朱子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朱子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脉络、朱子的教育、交游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方面的研究。
205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朱熹在福建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情况,并探讨了福建地区书院教育和刻书业的兴盛与发展。
206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和闽学的崛起。文章从学术传统、思想综合体、儒佛冲突、政治文化氛围、地域文化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闽学形成的原因。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朱熹在传承和吸取各种思想流派内涵过程中的选择和目标,以及他在心性情分层内容、心与理关...
207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的道统论是朱熹继承孟子、韩愈的道统说,并加以综合创新的一种新儒学“传道正统”的理念。他认为儒家传统是从尧开其端,后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文王、周公,一直到孔子、孟子,确立了孟子的道统地位。这个传承是通过经书中的传承谱系表现出...
208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黄榦的出身和家族传承,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的事迹。文章还描述了黄榦的早期教育和受到的启发,以及他父亲黄瑀在地方任职时的廉政治绩。同时,文章也提及了黄榦与朱熹的关系,并强调了朱熹的教学特色,包括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等要点。
209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黄榦候师三月的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发展的贡献。文章通过叙述黄榦在武夷山等待朱熹三个月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文章还介绍了朱熹的思想体系和黄榦在朱熹门下的学习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
210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朱熹在武夷山建设武夷精舍,并通过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方式重建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文章还介绍了黄榦作为朱熹的门徒,对朱熹的教育和思想的推崇,并解释了朱熹和黄榦对太极和静坐的理解与应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