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建省” 相关
共 1772 条 118 / 119
1756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肚兜是旧时畲族女性贴身穿着的内衣,一般为红色或蓝色,俗称“肚仔”。肚兜的基本外形为菱形,上端开小领窝,下端修圆角,与顶端领窝两端、左右两角钉红色带袢四个,用于系带固定于颈部和后背。肚兜的形制基本相同,四周镶边,底端有绣花装饰,绣花有多寡之分...
1757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童帽的形式多样,制式多来源于汉族成人帽或童帽(篇幅所限,此处仅选择典型代表性实例进行分析)。不论浙闽,畲族儿童的帽子样式繁多,制作精美,上面大多饰以彩绣,童帽主要的种类有虎头帽、兜帽、风帽、圈帽(无顶帽)等,材质多为棉布或细麻布,有单层...
1758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围嘴也是儿童服饰用品中常见的一种,畲族儿童围嘴多以蓝黑色或月白色棉布为底做成花瓣形,花瓣形式主要为左右两瓣式或一圈六瓣式,花瓣上绣有精致图案纹样,中心领圈为圆形,用以固定在脖颈处,后中心多有一粒至两粒扣袢固定,或用暗扣进行固定。由于虎能辟邪...
1759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妇女的传统饰品多为银制品,头饰随发型而不同,多用银笄,主要有头笄、头簪、头钗、头花、头夹,其中头笄长约十厘米,形如二片垂叶连成的弯弓,上錾图腾花纹;头花上镂人物、动物图案,制作精细;此外还喜用耳环、耳坠、耳牌、戒指、手镯、脚镯、胸牌、项...
1760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男女还有以绑腿保护小腿的传统习惯,“足膝之下,无论男女,皆裹蓝布”①,“自膝以下蓝布匝绕,则男女皆然也”②。畲族绑腿又叫脚绑或脚暖,绑腿对于常年在山地劳作的畲族人来说有便于劳作、保护小腿免受树枝划伤蚊虫叮咬之用,对于罗源地区常年穿短裙短...
176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娘子好比一枝花》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2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十二月去看娘》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3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摘茶》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4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采茶》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5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做田歌》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6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忖郎歌》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7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何日娶娘到郎家》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8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杂歌( 一)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69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杂歌(二)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1770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 类型: 音乐
《拦路歌》是福建省福安县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