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振金” 相关
共 6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回忆起青岛的京剧《票社》,可以说是绚丽多彩的。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相继有了《物产社》、《和声社》等。到了三十年代,又有了《西镇商会票社》、《欢声社》等.四十年代又有《琴樽友韵庐》、《银光社》、《业余求智会》等。现就记忆所及,将各个票社的情况...
2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和声社是二十年代中期在青岛创建的一个学习、研究、交流、演唱京剧的业余艺术团体。随着时局的演变,几经兴衰,直至解放初期结束,前后近三十年。参加者虽全是业余的京剧爱好者,但水平是相当高的,曾受到内疔及观众的赞誉。特别是解放后连续七次大规模演出,...
3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九四三年初,由于银行界以外的人士要求入社的日益增多,原银光社社长郭稚伯也调离青岛,“银光”已名不符实,经过社员研究,三月改组,更名为“琴樽友韵庐"。推谢抗白为庐主,陈警凡为副,总务及剧务干事仍为陈晓初、王振金,另选董立兴为会计干事。在此期...
4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九五六年初,在青岛市文化宫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职工业余艺术团京剧队”。周仪任队长,高小岩、王振金、张凤栖任副队长。队址在上海路六号,演出活动在工人剧场。有时深入到工厂、部队、疗养单位作慰问演出,深受各单位观众的欢迎。演出的剧目有《荒山泪...
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以后,“琴樽友韵庐”的人员有了较大的变动。老和声社的社员李少臣、李幼云、张凤栖等先后返青,银行界一些知名人士孔士劝、陈景虞等与烟台名票秦士元等都先后来青入社。大家都认为抗战胜利了,山河光复了和声社也应该“复员”了。于是...
6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一九五六年初,在文化宫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职工业余艺术团京剧队”。周仪任队长,高小岩、王振金、张凤栖任副队长。队址在上海路六号,演出活动在工人剧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