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条
析出资源
14条
图表
3条
人物
1条

检索条件

与 “洛舍镇”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位于德清县北部,东与钟管镇交界,南与城关镇接壤,北与湖州市郊区隔漾相望,西与龙山乡毗连,总面积48.7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46个村民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8468人,其中集镇非农业人口1820人,境内西部为丘陵山地,东...
2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位于德清县北部,东与钟管镇交界,南与城关镇接壤,北与湖州市郊区隔漾相望,西与龙山乡毗连,总面积48.7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46个村民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8468人,其中集镇非农业人口1820人,境内西部为丘陵山地,东...
3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2003年8560户,28598人,外来人口5302人,政区面积83.5平方公里。乡镇从业人员14473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387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2元。工业企业386个,从业人员9723人。工业总产值229180万元。年...
4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形成聚居村落时间较早,据考古发掘,距今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砂村南庄尖山,砂村上山头,砂村凤凰山等聚落遗址存在,先民们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公元前16世纪到771年的商周时代,仲家田红毛墩,何家坝墅元头等遗址,向后人展示了当年先...
5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域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自古以来,人们便利用水田种稻,旱地栽桑,河港养鱼,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解放后,由于水利设施日益完善,粮食生产直线上升,60年代初年产11.67万担,至1990年已增至24.万担,增加2.1倍。二千多年来,...
6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区内工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兴起较早。历史上,民族工业以制瓷、造船、缫丝最为著名。其中墅元头窑址,已于1989年12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崛起的洛漾快艇厂,采用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快艇,质轻体坚,时速高达60公里,被人们誉为水上...
7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山青水秀,地灵人杰,自汉代以来,孕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卓有声誉的军事家有东汉述善侯沈戎,政治家有汉代姚恢、宋朝沈介和明代章嘉祯,外交家有宋代沈琯,教育家有清代陈斌。在近现代史上,画家姚松斋,书法家陈振麟,医学家沈杰夫等,都技艺精湛,饮誉...
8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明末清初,乡驻地东衡里曾筑叶篰城,抵御清军入境。太平天国期间,洛舍人冯寿镜利用檀树大炮保卫家乡,使洛舍境区得以安全。尤其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进驻洛舍,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9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集镇街面店铺、住宅合一,平屋用于开店、堆储,楼房用于居住兼作仓库。解放初,全镇居民私房宅基地46.1亩,房屋除庆丰米行,公泰米行、生泰南货行,永丰酱园、远大米厂及小港里姚宅,东大街唐宅,沈宅、冯宅,盐店角陈宅有华栋藻梁外,其余均为普通民...
10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前,除洛舍集镇西起亭子桥,东至囡儿桥和东衡街南起河南角、北至博陆桥为止为青石板路面外,其余各乡村及乡村之间均为泥泞小路。1967年,东衡至洛舍要道部分地段拓宽,路面铺以碎石,山土,此后,各地修路不断,路面渐趋宽坦。镇境第一条公路—...
11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洛舍乡村,向来饮用河水,常有因水质不净而引起肠胃道传染疾病情况。1977年7月,全社第一座自来水塔在俞塘村建成,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后,饮清洁水,减少疾病,成了农村建设中的一种新追求,至1988年1月,全镇有89个生产队建起自来水塔58...
12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以来,洛舍农村水利建设以修筑圩田大包围和兴建水闸、排灌机埠为主,至目前止,共建圩田大包围13处,修筑导流东塘1条,堤塘砌石护岸5970公尺,基本上达到旱涝保丰收。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后,洛舍、东衡两乡花大力气投入建设,至1991年,镇...
13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集镇南部东衡里的元朝魏国公赵孟和魏国夫人管道升合葬墓,从1993年起进行修复。目前,主体建筑有坟墓、石碑、二层青条石台阶、翁仲、石马、日本书海社书碑等,墓前旷地700平方米,可供小车停靠及游人聚会。通往墓地道路,也已拓宽,小车可直达墓地...
14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大力提倡乡村绿化,改善周围环境面貌,始于1959年。此后,每年由上级有关部门分配马尾松,在荒山秃岭种植。1964年,公社自办林场,树种有白榆、麻栎、泡桐、杞柳、枫杨等。1974年开始四旁绿化,种植水杉新树种。全社共植5.4万余株。1977年...
15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统计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