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沂水县” 相关
共 649 条 35 / 44
51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沂水县在考棚(现公安局与县政府之间一带)设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后来又举办师范讲习所,培养师资,这些学校的经费都是县财政开支。
51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光绪33年(1907年),沂水北关街同盟会员周瑞麟自日本留学归里,在周家前院马道巷子(现在县委院西部)建立第一公学,经费由周自出,并向学生收取部分学费。仅办一年,即被县城封建势力派捣毁。
513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初,除少数县立小学经费由县财政开支外,农村小学多为自筹经费,由县财政补助。
51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沂水县立职业学校(即乙种蚕业学校)在1925年阴历十月间,因土匪刘天增部进驻学校以南的南庄,学校停办,学生解散回家。
51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代,沂水县衙设“户房",主理户口,同时办理丁赋之征和各项支出。并规定凡田赋、丁银一律到县衙户房直接交纳。道光年间,县废户房改设六柜,由六柜分管全县126社的钱粮之征。至清末,县衙设税课局,负责各乡社市集称、斗、牙行各捐之征收。
51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初年,沂水县公署设财政管理处和税课局,仍下设六柜管辖钱粮之征和税捐。民国十七年,沂水县政府设田赋征收处,由下设的六柜掌理田赋之征。民国二十七年,田赋征收处改称田赋管理处。
51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1年,沂水县始建税务局。同年3月建立贸易局,不久两局合并为贸税局。1943年底,撤贸税局而建立工商管理局,局内设科,负责税收工作。1946年上半年,县工商管理局改为工商管理支局,支局设税务股,成为主理税收专职机构。
51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3月成立,始设财政科(后改为财粮科),下设税务征收处,负责全县税收事宜。当时,民主政府和抗日军队的战时经费,主要靠募捐、没收汉奸财产和对顽固不化分子实行罚款等项维持。
51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8年底,沂水县根据省政府指示设立税务局,负责地方税征收。1949年冬,不少税务干部奉命南下开辟新区,税收工作由县财政科税征股负责。
52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环境事件
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沂水县旱。
52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春沂水县泮池发生瘟疫,死亡40多人。
52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环境事件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6月沂水县普降暴雨,沂、沐河决口多处,有5个村庄被淹;高桥区沐水村受灾最重,冲走287人,后只找回130具尸体;全县冲倒房屋882间,淹地3400亩。
52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环境事件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7月1日沂水县连降暴雨3个多小时,沂河决口,沂水大桥码头被冲毁。
52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民国初年,沂水县公署设财政管理处和税课局,仍下设6柜,管辖钱粮之征和税捐。
52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民国十七年,沂水县政府设田赋征收处,由下设的6柜掌理田赋之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