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县” 相关
共 2669 条 4 / 178
4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境内最古老的地层是8亿年前的中上元古界,在早古生代寒武纪时境内遭受海侵,变成了浅海,中奥陶世以后地壳隆起抬升,海水退出变成陆地,中石炭世时重新下沉,发生多次海侵与海退。二叠纪时境内全部隆起成陆,未被海水淹没。
4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地质部门勘探资料,境内发现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煤成气、地下热水资源等。
4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平坦,海拔高差不大,地面自然纵坡1∶6500。地质构造是华北拗陷盆地的一部分,河流的流水和泥沙堆积是平原地貌建造的主要力量。永定河和北运河是该县较大的河流,河流含沙量大,流入平原后泥沙沉积较多。东部地区...
4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记述武清县境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地面倾斜平缓,海拔高差不大,河流冲积有一定规律,加之含沙量大,地形相对低洼,使境内地势自西、北、南三面向东南方向倾斜,地面自然纵坡1∶6500。
5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境内地貌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奠基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华北拗陷盆地。境内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埋没了原有的高低起伏的基底地形,填平了拗陷盆地,堆积厚度达2000余米,在境内凹陷中心地区,松散的河湖相沉积层则厚达6000米以上。
5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武清县境内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分为冲积平原和海积冲积平原;按成因、形态及地表组成物质又分为微倾斜平地、洼地、河漫滩、低平地、缓岗和人为地形等。
5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境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北依燕山,东近渤海。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干燥寒冷。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偏南风,湿润多雨。季节变化明显,介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
5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武清县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多变,初春、浓春和暮春分别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夏季温高湿大,初夏、盛夏和夏末的气候也有所不同;秋季天高云淡,初秋、中秋和深秋的气候逐渐变冷;冬季寒冷干燥,初冬和隆冬的气候逐渐达到最低点。各季节的气候按月份划...
5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武清县县境处于中纬度,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少,气温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多,气温高,春秋是过渡季节,冷热适中。
5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某个地区的地温情况和冻土期与最大冻土深度。地面温度多年平均为14.1℃,高于气温2.5℃。地中5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深度的多年平均温度分别为12.6℃、12.4℃和12.4℃。境内土地从11月16日开始冻结,翌年3月22日前后...
5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武清县该地区的日照情况显示晴天较多,年日照时数为2752.2小时,日照率为2129.9小时。对于太阳辐射方面,年平均实测太阳辐射为125.9千卡/平方厘米。其中,5、6月太阳辐射最强,分别为16.3千卡/平方厘米和15.2千卡/...
5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武清县地区秋、冬多刮西北风,春、夏多刮西南风。冬季和春季的西北风通常较强,而夏季的雷雨大风风力更大。月平均风速在4月最大,为4.2米/秒,8月最小,为2.2米/秒。多年来的最大风速达到了24米/秒。
5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记述武清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8.3毫米,最多年份达到1080.0毫米,最少年份只有285.2毫米。春季降雨较少,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夏季降雨充沛,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季节,6-9月是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全年降雨日...
5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内容介绍武清县水文情况,其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
6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介绍武清县境内有永定河、北运河、青龙湾减河、北京排污河、凤河西支、龙河等河流。其中,永定河是海河上游大河系之一,流经境内长25.4公里;北运河在境内长62.3公里;青龙湾减河在境内长26.43公里;北京排污河在境内长71.7公里;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