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时” 相关
共 410 条 25 / 28
361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 类型: 照片
362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 类型: 插图
363
知识出处: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 类型: 照片
364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时代: 不详
王瀚或作王翰,字伯海,号定庵,杨时的弟子王师愈之长子,王柏之父,婺州金华人。原是吕祖谦门人,又以通家子师事朱熹,淳熙六年正月朱熹差知南康军时随行就学。同年四月,在南康军,与朱熹、丁克、魏愉、朱在等人共游,栖贤摩崖石刻留名。后历知县事,官朝奉...
36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南剑州沙县人,从学杨时。著名的“延平四贤”之一,朱子对罗从彦评价甚高,认为“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②著作现存的有《宋儒罗豫章先生全集》十二...
36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号廌山,宋建阳县麻沙禾坪里人。北宋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监察御史,知汉阳军以及舒、濠二州。师事二程,与谢良佐、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拜师程颐之日,正值程氏暝坐,游酢和杨时二人...
367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 时代: 不详
吴仪(约1035—1107)是罗从彦师从杨时之前的启智恩师,常年于剑浦县城东的藏春峡中修学论道,是延平地方名士中的佼佼者。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仅十三岁的罗从彦就是拜投在其门下后,才得以结识理学大师杨时并开始他“第二次道学南传”的求...
368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 时代: 不详
罗从彦(1075-1135)字仲素,南剑州人。其先生自豫章(江西)避寇来剑浦,后又迁沙县。从学于杨时,尽得其秘传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惟仲素一人而已。”罗得杨学后,尝筑室罗浮山中,绝意仕进,以体验天地...
369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 时代: 不详
江锜,建阳人。他跟随游酢学《论语》、《孟子》,著有《春秋经解》、《论语说》、《孟子说》等,后在永州任教授。江锜虽然游于游门,但也游于杨门,跟随杨时学理学,可是他的“卒业”则是在胡安国。因此,他的思想与吕本中一样,实际上不是游酢理学的继承者。
370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 时代: 宋代
刘勉之(1092~1149年) 字致中,号草堂,建阳莒口马伏刘氏始祖刘豳九世孙。先居崇安白水,人称白水先生,后徙建阳近郊三桂里萧屯(今考亭下堡)。他年轻时经乡试中举,进太学就读。当时正值元祐党禁,他暗中熟读程氏遗书。终因厌倦科举离开太学,先...
37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时代: 北宋
黄锾,字用和,浦城人。曾从学杨时,颇受器重。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为工曹。当时诸县遭水灾,按视官揣摩部使的意见,都不以实际灾情上报。独有黄锾据实反映灾情,请求减免灾区田租百分之八十。使者很生气,当面讥笑他。黄锾冷静而详实地作答辩,结果...
37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时代: 北宋
字质夫,浦城人。年青时,与杨时同赴洛阳,向程颐求学。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不羡慕高官厚禄,辗转州县为小吏。常与杨时互通书信,研究理学,以钻研学问为乐事。官至奉议郎。
37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时代: 北宋
字子庄,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人。为杨时的学生,与李郁、陈渊、罗从彦同学。他讲究“仁熟”、“义精”,认为“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朱熹之父朱松,号书斋,登进士后,于宣和间任政和县尉时,得知萧〓从学杨时归来,就登门拜...
37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 时代: 北宋
胡宏是湖湘学派的创始者,他是杨时的弟子,对“性”的概念有特别关注。在他的著作《知言》中,他强调了诚实的性,以及情感对于行为的影响。他认为诚实是原始的真实的天道活动,性与天道有一贯性,情感和性也有一贯性。他的观点强调了人性的善良,与孟子的性善...
375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 类型: 教育
在福建松溪湛庐山下。朱熹祖父朱森墓在政和星溪护国寺,距湛庐二十里。朱熹“自后往来祭扫,侨寓此读书”(康熙《建宁府志》卷五,《山川》下),筑寓所“吟室”。后人因创建书院以祀之。 从元代元统元年(1333)起,杨时的七世孙杨缨在此担任书院山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