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时” 相关
共 410 条 22 / 28
316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闽学在台湾的推广和传播。文章指出,康熙统一台湾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岛内尽快建立起如内地一样的“文治社会”,使儒学的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新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文化精神支持。
317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台湾闽学思想研究中关于朱熹思想与陆王心学关系的重大现象,特别是牟宗三的观点。
318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319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朱熹在福建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情况,并探讨了福建地区书院教育和刻书业的兴盛与发展。
320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和闽学的崛起。文章从学术传统、思想综合体、儒佛冲突、政治文化氛围、地域文化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闽学形成的原因。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朱熹在传承和吸取各种思想流派内涵过程中的选择和目标,以及他在心性情分层内容、心与理关...
321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闽学代表人物朱熹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以及闽学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中的典型意义。文章指出,闽学代表了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其思想核心是理,强调内在与超越的统一,将宇宙论和人性论结合起来,构建起道德的形上学。
322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闽学在义理经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研究路径。文章指出,闽学注重在儒学经典框架内,通过解读经学中之义理,论述自己的闽学思想。作为独特的研究路径,闽学的历代代表人物更加注重《六经》中的《周易》《春秋》《尚书》,以及后来经由朱熹的注述而...
323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闽学在义理经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研究路径。文章指出,闽学注重在儒学经典框架内,通过解读经学中之义理,论述自己的闽学思想。
324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闽学的发展历程、特色及其对教育复兴的贡献。文章指出,闽学经历了从判定为伪学到确立为官学,再到定于一尊的过程,其发展的一大突出特色是教育复兴,通过兴学育人、传道讲学充分发扬重教、兴学、育才的儒学文化传统。
325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古籍刻本中配有朱熹画像的相关情况,特别是来自福建故里的朱子像。文章指出,建阳刻本《事林广记》中最早出现了朱熹的全身像,其底本来自朱熹在建阳考亭的自画像。此外,明初建阳书坊出版了《孔门儒教列传》,明后期约万历前后,又出现了一批题...
326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黄榦的出身和家族传承,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的事迹。文章还描述了黄榦的早期教育和受到的启发,以及他父亲黄瑀在地方任职时的廉政治绩。同时,文章也提及了黄榦与朱熹的关系,并强调了朱熹的教学特色,包括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等要点。
327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黄榦候师三月的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发展的贡献。文章通过叙述黄榦在武夷山等待朱熹三个月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文章还介绍了朱熹的思想体系和黄榦在朱熹门下的学习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
328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介绍了黄榦在担任石门酒库务监和临川县令期间的事迹,以及他对朱熹学派的传承和发展的贡献。文章描述了黄榦对石门酒库务监的改革和恢复工作,以及他在临川县令期间的勤政务实和为民造福的举措。还介绍了黄榦创办高峰书院和勉斋学派的情况。
329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南宋时期黄榦作为朱熹的弟子和传承者,对朱子学的传播和推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文章涉及了黄榦的生平经历、学术思想、教育活动以及历史评价等方面。
330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他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以及影响。文章描述了黄榦继承朱熹理学衣钵,讲学书院的建设和影响,特别提及了福州高峰书院作为他讲学书院之一的重要地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