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景德镇市” 相关
共 13861 条 913 / 925
1368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城镇青年就业费1960年称为上山下乡人员经费,当年支出1.95万元。1961-1963年停支。1964年恢复经费支出,称为城市人口下乡安置支出。1968年,城市人口下乡安置支出作为款级支出科目列入经济建设费类,次年升为类级支出科目,下设城市...
1368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牺牲、病故抚恤费解放初期,该费开支只几十元。1956年,牺牲病故抚恤人数达151人,加上抚恤金标准提高,支出2.88万元,比上年增长7.2倍,以后此项支出逐年有所降低。1960—1967年,抚恤人数很少,共计支出(1964年无此支出)0.5...
1368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残废抚恤费自1951年列支以来,支出稳定上升,变动幅度也不大。1982年残废抚恤人数增加到246人,抚恤金标准调整,费用支出相应提高,当年支出3.59万元。1985年支出7.59万元,占当年抚恤支出的25%。
1368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军烈属复员退伍军人补助费此项经费是发给军属、烈属、复员退伍军人的生活困难补助,分定期定量补助费和临时补助费两种。1956—1958年,定期定量和各种临时补助费支出都在2万元左右。1967年,烈军属定期定量补助人数城镇144人,农村871人,...
1368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退伍军人安置费这项经费从1981年开始支出,主要发给无住房,确有困难无法克服的当年退伍回乡义务兵的一次性建房补助费。1982年,一次补助支出2.25万元,占抚恤费的8.1%,其他几年支出较小。
1368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优抚事业单位经费是用于民政部门举办教养院、精神病院、光荣院(烈属养老院)等以及抚恤事业费开支的其他事业单位的经费。全市只有6年支出数,共计5.85万元,其中1985年支出4.5万元,占抚恤事业费的14.5%。
1368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其他抚恤事业费主要是优抚工作模范和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会议的开支;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来访人员执行处理费用的开支;优抚证件和烈士史料印刷费用的开支;优抚事业主管单位和业务费用的开支等。1981年支出最高...
1368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农村社会救济费解放初期即有此项目,主要用于对农村中无依无靠无法维持生活的残废、老弱、孤儿、幼婴和家庭劳动力长期患病生活极为困难的群众生活救济;农村五保户的生活救济;农村社员困难中的临时补助等。1953年和1959年农村会救济费和城镇社会救济...
1368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城镇社会救济费主要是用于对城镇居民困难户的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费。1952年,城镇救济费支出10.45万元,占本款支出的85%。1953年,城市贫民救济人数达4927人,失业工人及知识分子救济人数458人。1954年后,此项支出逐年上升,...
1369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1963年,民政部门始有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支出。1965年6月,对精减或退职的老职工救济,放宽了救济面和提高了救济标准,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享受救济的人数增加到772人。1985年,享受救济的老职工达456人,开...
1369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是民政部门举办的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儿童教养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收容管理所(又称精神病院)、游民改造农场经费,盲人聋哑人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1955年,景德镇市设有生产教养机构1所,工作人员6人,教...
1369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自然灾害救济费是用于遭受水、旱、风雪、霜冻、病、虫、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的救济费。历年支出变化情况很大。1954年由于遭受水灾,全年开支1.61万元。1959年开支4万元,1960年开支4.3万元,1964年开支2.5...
1369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财政支出
退休、离休费退休费是由民政部门归口管理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按照规定开支的退休人员的其他费用。1957年,民政部门归口管理的退休人员1人,全年开支583元。1958年,退休人员14人,开支0.35万元。1959年开支0.30万元。1962年共...
1369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货币
铜钱俗称“皮钱”、“麻钱”又称“制钱”。以200文(枚)为1吊,作计算单位。铜钱均为园形方孔造型。明清有“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1369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货币
铜元又称“铜板”。清光绪年间,以铜钱加重升值,改变外形,取消方孔。一枚大铜元(重4钱)可兑换20枚铜钱;一枚小铜元(重2钱)可兑换10枚铜钱。100枚铜元为1吊;240-320枚铜元可兑换1枚银元。铜元种类有“光绪元宝”、“大清”、民国初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