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景德镇市” 相关
共 13861 条 905 / 925
1356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豆类有大豆、小豆、蚕豆、豌豆4种,多种在秋闲田和菜园里。民国23年(1934)产大豆450担,小豆412担,蚕豆33120担,豌豆20280担;26年产大豆525担,小豆360担,蚕豆1300担;27年产蚕豆1400担;29年产大豆1000...
1356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民国26年(1937)产红薯175万斤。29年产红薯250万斤。33年产红薯140万斤。1949一1969年,为了发展养猪事业,保持了0.1一1.0万亩的种植面积。1970一1985年,红薯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年份是1...
1356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民国时期,境内旱地有107828亩,占耕地24.5%,故旱粮栽培面积较大。民国23年(1934)种植小麦72900亩,产量125645担,大麦61000亩,产量73200担。26年种植小麦15000亩,产量16800担;27年种小麦1600...
1356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荞麦主要种植在缺水的早稻田里。民国23年(1934)荞麦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7000担;26年8000亩,产量7840担;33年种植2250亩,产量1800担。解放初,水利设施差,一季稻面积多,市政府提出减少秋闲田,多种一季作物,增加粮食产...
1356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油菜栽培历史悠久,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全境,绝大部分种在稻田里。民国23年(1934),种植油菜89000亩,产量为99680担;26年种植31000亩,产量30380担;27年种植3万亩,产量为29400担;29年产量为28000担;3...
1356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芝麻多种在旱地和开荒的山地,作食用油料和糕点配料。民国23年(1934)种植芝麻6018亩,产量5778担;26年种植200亩,产量140担;1949年种植3392亩,产量1085担;1952年种植3840亩,总产1920担;1954年种植...
1356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农作物
花生一般不作为食用油料,多种在带砂性的旱地上。民国22年(1933),种植3850亩,总产10780担,单产250斤;26年种植200亩,总产560担,单产280斤;33年种植3500亩,产量为7000担,单产200斤;1949年种植475...
1356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
棉花宜种在较肥的旱地上,面积不大,自给不足,品种以土棉为主。民国26年(1937)种植棉花200亩,产量29担;33年产棉花90担;1949年种植658亩,总产66担。最高年为1965年,面积6349亩,总产2994担。从1979年起,省政...
1356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
萱麻一般在房前屋后空地或菜园边角零星种植,自用为主。民国22年(1933)种植6000亩,产量3840担;26年种植200亩,产麻皮160担;37年产麻皮5000担;1949年产麻皮31担;1952年种植115亩,总产72担;1955年种植...
1357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
黄麻历史上无记载。1951年引进印度长果种,种植面积1103亩,总产2000担。后因收购价钱低,群众无留种习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1959年只种植176亩,总产250担。从1976年起,省未下达黄麻生产计划,以后没有种植黄麻。
1357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
甘蔗主要种在旱地上,以食用为主。民国22年(1933)种植甘蔗5438亩,亩产3500斤,总产190330担;26年种植480亩,总产115205担;1949一1958年,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在150一400亩之间,总产6200一17000担之...
1357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
有史记载的仅有柿子一项。民国26年(1937)有柿树170株,产量170担。解放后,枫树山林场、罗家垦殖场的桃园里和三龙乡东山下各有成片的梨树和桃树外,其他地方只有零星分布的板栗、柿、枣、桃、梨、柑桔等。1973年,开始从浙江温州引进蜜桔苗...
1357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植物病害
俗称“大火烧”,“卡颈瘟”,水稻从苗期到黄熟期均有发生。主要发病在山区各乡、场以及栽培了大面积感病品种的地方,特别在抽穗期间,月降雨量在200一300毫米,雨日15至18日,日照150小时左右,有利于病菌扩散蔓延。叶稻瘟重者死苗过半,甚至翻...
1357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植物病害
俗称烂脚瘟、花脚、花杆等,在高肥田或门庄田常发生。1985年,纹枯病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主要导致纹枯病发生的诱发因素是菌源积累多,氮素化肥施用过多,排水不良;密植造成郁闭程度高,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大。
1357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植物病害
俗称钻心虫,主要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浮梁县属一季稻区,主要螟虫为二化螟,以后随着双季稻面积扩大,高杆改矮杆以及一季早、中稻插花田,给螟虫带来充足的连续性的食物,各种水稻螟虫的比例也相应地变化,三化螟危害增大。70年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