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安西县” 相关
共 750 条 22 / 50
31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975年春,恢复安西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4月,任命王吉功为安置办副主任,6月11日,任命聂述仁为安置办主任,共有工作人员6名。
31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不是一朝一夕、几场政治运动便能消除得了的,因此,下乡知青不安心农村便成为先天性的难治病灶。大量知青倒流回城滞留不归,部分下乡对象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下,少数人不从事生产,到处流浪,甚至滋事生非,影响社会秩序。这种...
31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安西县革委会于是1972年6月,发出贯彻落实省革委通知精神的通知,把巩固下乡成果当作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成果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机关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付出了艰辛
31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74年10月,中共安西县委任命带队干部孙玉旭、辛玉民等九名同志为所在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其中四人任所在公社革委会委员。
32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77年11月,中共安西县委批准尤凤祖、郁谨良、倪孝福、郭庆光等九同志任所在公社党委委员,其中七同志兼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带队干部使知青增加了一份亲近感、安全感,增强了巩固工作成效,但没有完全遏制不安定情绪。
32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张芝的老家渊泉县城南门外的一条宽阔而清亮的河水(今疏勒河支流四道沟)自东南向西北流淌,河两岸大树参天,城周围一片田园风光,这就为这两位书法才子习文练字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了让两个儿子习文练字,张奂命石匠在河边用石板刻石桌、石凳、墨池。兄...
32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张芝故里一一汉渊泉县城遗址,安西县人民政府已于1989年8月29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2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29年2月,民国安西县政府县长曹馥(字菊,湖南省衡山县人,法学士),将谢登科名纂入《甘肃省通志•安西县采访录》。
32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67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谢进士墓地毁其貌,三通石碑砸毁两通,残存“神道碑”。
32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谢登科进士坟茔,于1989年8月29日,被列为近代名人墓,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责成谢登科第七世孙谢生文保护。
32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92年12月,近代名人墓一一谢登科墓载入《安西县志》,后载入《安西县文物志》。以此来表达人们对谢登科进士的怀念。
32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49年9月28日,安西解放了,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政治上翻了身。
32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84年元月,中共安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县(市)和市辖区设立政协问题的通知》及甘肃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关于各自治州、市、各县(市)和市辖区设立政协问题的几点意见》的精神,研究确定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安西县委员会”。
32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安西报》是中共安西县委机关报。是1956年春县委根据农业互助合作社由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需要创办的。办报的宗旨主要是: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纲要的要求,加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展。
33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6月,因党的整风运动开始,报纸停刊。《安西报》从创刊到结束,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它在社会 上留下了较深影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