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波市海曙区” 相关
共 908 条 37 / 61
54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月28日,市区人民公社改称为“区”,海曙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海曙区革命委员会”;镇明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镇明区革命委员会”。海曙、镇明两区先后召开党员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中共海曙区、镇明区委员会。2月21日,两区革委会建立核心小组...
54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军事事件
1970年1月,公社人民武装部改称为“区人民武装部”。
54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7月15日,经市革委会决定,原来由宁波市海曙区公社领导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划入市属各局的原社队企业(其后称“乡镇企业”。已撤销、合并的除外),从8月1日起,一律划归原所属各区。
54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文化事件
1970年8月1日,宁波市海曙区举办中小学教师“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为期40天,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教职员工队伍中有110人(包括江东、江北区)被定为“阶级敌人”。
54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经济事件
1970年9月30日,三孔双曲拱反帝桥(即新江桥)建成通车。
54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1年12月26日,海曙区委决定建立海曙区民兵警备营。
54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文化事件
1972年1月25日,宁波市海曙区内原属民办的青年中学、东恩中学和苍水等8所小学由国家接收为公办学校。青年中学改为“宁波市第十六中学”,东恩中学改为“宁波市第十七中学”(原十七中划归九中),由市教育局接收。8所小学由海曙、镇明区接收。6月3...
54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3年4月2日,中共海曙区委召开全委会议,学习《人民日报》通讯《鼓足干劲学大寨,加快步伐赶昔阳》。
54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3年7月,海曙区19个工厂推广华罗庚“优选法”。
55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军事事件
1973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通知,派驻地方的驻甬部队“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人员撤回部队。
55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5年1月24日晚,市民兵指挥部在大梁街口及解放北路(北大路)口制造事端刺伤人员,砸毁汽车。3月4日,市委撤销市民兵指挥部。
55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9月,海曙区委纠正“双突”(突击入党、突击提干),部分新任命干部作“双突”干部处理,取消任职资格。
55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各部门、各单位设灵堂、敬献花圈,举行悼念活动。
55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经济事件
1976年9月,南郊水厂建成投产。
55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23日,两区干部、职工、居民参加全市集会游行,庆祝胜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