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天津市宁河县” 相关
共 306 条 17 / 21
24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居民迁入新居,亲朋相约备礼品前住祝贺。礼品多以炊具为主,配以食品、烟酒之类。主人要置办酒席宴请祝贺者,以表示感谢。此外,儿女若迁新居,通常在迁入新房后的一两天内,岳父、岳母要备些点心、面条等礼物到新居向姑爷、女儿祝贺,俗称给闺女家“安锅”。
24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商家开业或改换门面,多邀请权贵、同行、亲友等参加开业仪式,以制造影响,寓意买卖兴隆。进入21世纪,随着楼房小区底商的增多,祝贺开张之风日盛,店铺门前多布置彩色气球、花篮及充气彩门,并燃放礼花、鞭炮等。 旧时,民间若逢喜事出门,如委任外...
24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人们见面,多用点头微笑、招手的方式表示问候。打招呼通常是年轻人对年长者主动。对登门造访的亲朋好友,常要迎出门外。农村待客大多邀留吃饭或住宿,并礼送出门。
24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红白喜事、开业乔迁或祝寿,亲友间多送些礼物以表情意。重大礼仪活动时,受礼方设置账房,将亲友所送礼金逐一登记。特殊关系的往往将礼金用纸包或信封装好,直接送与事主。 80年代贺礼通常有镜屏、贺幛。丧葬礼仪中,多为布、烧纸、果盒、花篮等物并写有挽...
24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看望病人一般送些鸡蛋、挂面、饼干之类的东西。70年代后,看望病人所送礼品增加些鱼肉、水果罐头。80年代后,礼品增加奶粉、核桃粉、莲子羹、人参鹿茸制剂等营养滋补品,还有送鲜花的。 探视病人时间一般是在上午,很少在下午或晚上。因为上午阳气...
24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迁入新居后,亲友皆来填宅,要送吉祥物,有高粱米(意为步步高升)、筷子、馒头(意为快快发财)、鲤鱼(意为富贵有余)、火柴(意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主人则在家设宴款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送礼物加重,且多以现金形式,事主多在饭店款待。
24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友出外远行(姑娘出嫁、男儿外出学艺、读书、参军等),临行前数日,争相请吃饭,主食须是饺子,有发脚顺风、一路平安之意,主食有时面条,有顺面之意。
24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人临危,晚辈近人守候谓之送终。给亲人理发、净身、穿寿衣。亡故后,搭床、设香案,烧“七刀半”纸,男性亡故烧马,女性亡故烧牛。出殃(有的地方叫出榜表)。
24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给亲戚家报死讯。告之亡故火化、出殡时间,望亲友届时光送。
25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孝子手捧箩子在前,其余孝子相随去土地庙烧纸祭祀鬼神。后,土地庙拆除,则在村外用三块砖搭在一起来此送纸。
25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亡人搭床后,妇女拿烧纸先后去吊唁(在床前哭几声),男人则是在入殓后或火化后的正式仪式上吊唁,有的村在吊唁时上祭礼。
25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辞吊”(也叫“辞灵”)结束后,孝子端灵牌在前,其余孝子及亲友随后,吹鼓手吹吹打打相伴,在村里转一圈,此时亦有亲友在自家门前摆桌子进行吊唁谓之“路祭”。
25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前,亲友分别在灵前哭吊,后起灵,当送殡的人群出村后,孝子即叩谢亲友送行,请亲友留步。
25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次日清晨,孝子拿苇杆儿或秫秸到坟前,插成门状,称之为“开门”。
25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后三天,族中近支男女穿孝衣到坟地烧纸哭吊,重新填土把坟堆添起来,拔掉灵幡向没有亲戚的方向扔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