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02条
析出资源
1383条
图表
164条
人物
19条
事件
62条
地名
48条
专题
109条
作品
1条
实物
14条

检索条件

与 “商河县” 相关
共 1802 条 74 / 121
1096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商河县从1988年开始对产(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年内对多种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周期一年一次,覆盖率达50%。1989年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1990年投资4万多元购置多项检测设备,建立化验室,并培训检测人员。该所能够自行检验的...
1097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末民初县内无专设统计机构。1955年县人民政府设立计划统计科,1958年并入计划统计局,1959年改设计划委员会。1980年建立县统计局,1984年被列为抽样调查县,成立农村社会统计抽样调查队。1990年底,全局干部职工23人。
1098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商河县统计调查历史及现状,商河县统计调查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也开展了多项专业项目调查。
1099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自1955年以来,商河县统计局编写并陆续出版了多本资料,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全面反映了商河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
1100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商河县审计机构及审计监督方面的具体内容。
1101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商河县商河县审计局成立于1984年,加强了审计监督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全面反映了商河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
1102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商河县审计局对266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查出违纪资金2703万元,并加强同人民代表大会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116万元,促进增收节支452万元,审计覆盖率达100%。同时商河县审计事务所接受审计项目11个,服务项目2个,...
1103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财税金融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财政机构、财政体制、
1104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财政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财政机构、财政体制、财政收入等。
1105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的财政机构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县署内设有户房来管理田赋征收,而县公署设立了财政科来专门负责征收田赋和管理地方经费。1949年以后,商河县的财政机构逐步统一建立了县级财政,财政科下设...
1106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商河县的财政体制。清末实行中央集权制,收入全部上缴,官员薪资与费用由朝廷俸给。民国初期财政体制较混乱,民国21年开始实行中央、省、县三级管理体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商河县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精兵简政、厉行节约政策,财...
1107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商河县的财政收入情况。清末时期,商河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地丁存留,全年收入白银2170多两。民国时期的县财政收入主要靠田赋和杂税。1930年(民国19年)岁入经常门有四款,附捐:139489元(全县地丁实征33764...
1108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商河县的财政收入情况。清末时期,商河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地丁存留,全年收入白银2170多两。民国时期的县财政收入主要靠田赋和杂税。1929年,商河县的岁入经常门总额达到2.34万元。同时,清末和民国时期商河县的财政支...
1109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情况。建国初期,财政管理实行县长负责制,1953年后逐步建立预算管理和监督制度。县财政部门根据中央统一制定的收支项目、办法、标准、范围,参照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在汇总各单位预算的基...
1110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税务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税务机构、税收、税制和税种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