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95条
基础文献
1条
析出资源
107条
图表
39条
事件
9条
地名
13条
作品
26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南浔非遗大观
江南豪门
南裬浔曦
南浔文物古迹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
南浔龐家
行吟南浔大运河
浔溪顧氏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检索条件
与 “南浔镇” 相关
共 195 条
6
/
13
76
第二章 民间音乐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正文
南浔是中国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古镇,拥有丰富的民间习俗传统,每个乡村和家庭可能还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南浔的民间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体验和观光机会。
77
第一章 纷飞战火中崛起的“巨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正文
历史告诉我们,从南浔庞氏家族那厚重的石库门中走出来的,不仅有商业上的奇才,还有艺术上的巨擘以及政坛上风云人物,他们共同完成了南浔庞家的传奇历史,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共同去回溯和聆听庞家的故事。
78
第二章 业丝起家的庞云鏳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正文
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清末著名浔商。与南浔许多富户一样,庞氏也是外来的移民,据《光禄庞公祠记》载,庞家的迁浔始祖乃宋末元初的“五湖狂叟”庞朴(夷简),庞云鏳就是庞朴的后裔。年仅15岁的庞云鏳就经人介绍,到陈煦元祖上开设的陈裕...
79
第十二章 天各一方的庞氏后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正文
100多年前,那个背着小包袱独自闯荡上海滩的庞云鏳,肯定不会想到他开创的这个家族,会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100多年过去了,庞家的故事仍将继续…… 时光有棱,春梦无痕,一个家族的兴衰沉浮关键在于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靠的是后...
80
第七章 惩罚叫花甲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正文
《惩罚叫花甲头》,由张祖兴讲述,宓荣卿整理,费三多再整理。
81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以“地道风物——发现乡土中国之美”为名的互动平台,就是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以图文书籍与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推出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
82
上篇 运河履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頔塘故道的水上交通要道。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在...
83
南浔,大运河浙江段的起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大运河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84
水晶晶的南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大运河的左岸,长三角的腹地,有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古镇,她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富裕而丰饶的太湖南岸,穿镇而过的运河,与国际大都市上海一脉相连。
85
小莲庄读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始建于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于1924年建成。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名“小莲庄”。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莲庄占地面积1...
86
双林,栖息于大运河上的凤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美丽而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一个个江南古镇如一颗颗水乡明珠,星罗棋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这块在全中国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美誉的平原上,有一个自古以来就十分富庶的水乡古镇,如一只凤凰栖息在古老而年轻的大运河畔,这就是双林。这就是被中...
87
锦绫绮:大运河的三朵姐妹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出土文物告诉我们,中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了足以令世界惊讶的丝织品,丝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代典籍中的大量记载,与田野考古相结合,成为研究中国丝绸文化生成和嬗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88
大运河孕育的两部农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运河两岸的农耕文化能够留存下来,除了明代茅坤种桑养蚕建华林园,并且在华林园撰写农书之外,应该还要感谢明末清初的两个人,一位是练市的沈涟川,他撰写了《沈氏农书》;一位是练市沈涟川的邻居,桐乡炉头的张履祥,他撰写了《补农书》。
89
徐霞客行船经过的古运河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之所未达,探人之所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
90
蚕神:一朵蚕花沿运河古道开遍丝绸之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行吟南浔大运河
|
类型:
正文
中国是丝绸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国,养蚕、缫丝、织帛,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它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美丽、喜悦和欢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