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沭县” 相关
共 185 条 5 / 13
61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麦斯吉德”,意即叩拜处)是伊斯兰教礼拜场所的通称。被穆斯林视为“真主”安拉的房屋,是至清至真、净而无染的神圣之地。
62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62年底,临沭县公安局在县委和临沂地区公安处的领导下,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成功破获了李丙节自称“皇帝”的反动会道门圣贤道复辟案。涉及2省(山东、江苏)、一市(上海市)3县(临沐、赣榆、东海)27个大队的该道骨干分子被一网打尽,依法严...
63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不给出路的政策,不是无产阶级的政策。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
64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张宝信,正如简介一文所说:“在临郯两县,几乎是妇孺皆知的。”而其之出名,主要缘于他的文才。“读书日披数十卷,过目成诵……所写文章诗赋,虽如戏谑,信手拈来,却皆成妙章。”
6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石门,原是郯城县的一个山村。在县城东北五十华里处(于1961年划归临沭县)。那里双峰耸峙,壁立成门,故称石门。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学生子路来郯时,曾夜宿石门,因此石门的名气就大起来了。世代相传,经久不忘。被过去的读书人引为儒林佳话。
6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过江之前,刘光耀一直在中共郯城县委工作。郯城县人民配合主力军作战,一手持枪,一手种田,在供应军粮、补充兵源、修桥铺路、抬担架、搞运输、送弹药、当向导,支援解放战争以及保卫家园,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6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1946年至1948年,国内解放战争时期,郯城县境内所发生的八则战斗故事。
6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李若愚同志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里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他南征北战,跋山涉水,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他时时事事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1947年11月,李若愚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退...
6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万维同,系临沭县店头南村人,贫农出身,学生成分。学生时代,智力颖秀,学业上乘,思想进步,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43年3月毅然参加革命。在党的领导下,活动于家乡一带。后来,为了工作需要,于1945年调往郯城县第四区任各救会长。194...
70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组建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一九三九年三月该团改番号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仍属八路军山东纵队直接领导。四〇年夏升级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三团。这支武装在抗战初期,为创建临、郯平原抗日根据地,坚...
71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临沭县店头乡东八里港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座特殊的庙堂。它一不供奉神佛,二不存放祖宗的灵牌,而是为了纪念二十年代被土匪杀害的七百多名冤鬼,也是他们的后代寄托哀思、铭记仇恨的永恒象征!所以这庙叫“冤枉庙” !
72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提起西山前人民浴血战斗、英勇抗击日寇的事,在临沭县是尽人皆知的。这次战斗在临沭县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临沐人民在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英勇抗日的真实缩影和生动写照,谱写了一曲团结抗日,坚贞不屈的壮丽觊歌。
73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刘白涛同志在一九三九年时任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政治部主任,年底随军来到鲁南地区。一九四O年一月部队攻占南古庄开辟了苍马抗日根据地。自七月以后,白涛同志一直担任临沭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职务,到一九四三年十月调滨南行署任专员止,三年多的时间...
74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先父王克倬,字卓人,临沭县旺南庄人。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祖父王青立,因非嫡母所生,深受诸兄排抑,不得继承祖上遗产,自幼家贫,兄弟之间视如仇敌,积怨后代。
75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韩景星烈士,字瑞三,临沐县郑山乡大韩庄人,生与一八八五年。清末与民国年间以教书为职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救国而靠拢共产党,投身于抗日革命工作。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五年,曾先后任我苍马区参议会和临沐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因长期忘我为公,积劳成疾,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