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406条
基础文献
8条
析出资源
1020条
图表
377条
事件
1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利津年鉴2005
广饶年鉴2001
姜家村志
东营区政协志
东营区年鉴 2001
广饶县电业志
东营区人大志
龙居镇志
刘集村志
河口区志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利津年鉴2007
东营市粮食志
河口区水利志
东营区年鉴2005
垦利年鉴2006
广饶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财政志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1998-...
东营区统计年鉴
东营区年鉴2004
检索条件
与 “东营” 相关
共 1406 条
14
/
94
196
第二节 涝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域内的涝灾多因暴雨造成。据1955—1997年气象资料统计,涝灾往往是夏涝、秋涝较多较重,春涝很少,无冬涝。
197
第三节 雹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雹灾多出现在6~9月,最早4月,最晚9月下旬。一日中,一般出现在中午到傍晚。境内轻雹灾年年发生,成灾冰雹2~3年一遇,降雹持续时间一般为5~30分钟。
198
第四节 风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的风灾,主要是干热风和大于或等于8级以上的大风。
199
第五节 霜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以春霜冻危害较大,常使小麦、棉花等作物受害。秋霜冻主要是对晚秋作物构成危害,其程度一般轻于春霜冻。90年代后,气温偏高,基本未形成霜灾。
200
第六节 河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辖黄河河段,自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至民国时期,有河患发生,大涝之年往往伴有河患,决堤成灾。
201
第七节 海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海潮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多发生在初春或秋末。一般发生规律是:若遇持续时间较长的强劲东风或偏南风,然后又突转8级以上东北风,即发生大的海潮(也称“风暴潮”)。
202
第八节 虫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据农业部门统计,1984~1997年境内农作物害虫达48种,其中:粮食作物害虫15种,其它作物害虫33种。许多虫害,虽年年有所发生,但经过防治一般不致成灾。
203
第九节 地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1
204
第三篇 人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1
20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到60年代始,人口逐步增加。
206
第一节 人口来源及发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据村史考证,境内最早的村落出现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推行“移民就宽乡”政策,先后从山西省洪洞县和直隶省枣强县迁入大批移民。 60年代始,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境内人口增加较快。
207
第二节 人口分布及密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中、西部村落建立较早,人口较密集;东部地区开发较晚,地广人稀。从胜利油田开发到建区,外来人口大量迁入,改变了人口分布悬殊的状况。因乡镇所辖面积差异较大,人口分布仍然不均。
20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人口变动呈现递减趋势。
209
第一节 自然变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人口再生产表现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状况。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口再生产表现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态势,年自然增长率在20~30‰之间。
210
第二节 社会变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变动包括机械变动和自由流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