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89 / 669
132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1958年在中国某个县进行的“千斤稻试验”。在这个试验中,学生们被组织起来参与水稻的高产试验,他们的任务是将已经孕穗的稻苗从其他田地里挖出来,然后运送到试验田中。试验田位于城东,面积约二亩,由县、区、乡三级干部和公社大队的代表...
132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前后,麻雀被错误地列为“四害”之一,导致全民参与围剿麻雀的活动。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捕捉麻雀,包括寻窝拆窝、用手电筒照捉、用弹弓击打、用笼网诱捉等,但成效有限。最终,县长下令全民动手围剿消灭麻雀,各机关单位、学校、部队...
132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县委提出“以钢为纲”、“年产二万吨钢”、“依靠群众建千座(温州万座)小高炉”的口号下,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洗铁砂、筑小高炉、炼钢铁等活动。学生们到溪沟中洗铁砂,通过多次操作,将泥沙中的铁砂筛选出来,最终全班同学共洗了50斤铁砂与...
132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9月,学校老师在坡南东岳观后殿东首的坡地上建了一座土高炉,并组织学生参与炼铁活动。学生们帮助搬运、称原料,并分工拉风箱。虽然最终炼出的铁水大部分为铁渣,真正铁很少,甚至没有钢,但大家仍然兴奋地欢呼。高炉最终因膛内结块...
132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1958年为了炼钢铁,各地组织社员大规模砍树烧炭的情景。在城南东山山坡和溪岸上,数十名社员上山砍伐大树,导致山上的大松树、杂树被砍倒一大片。据说,全县已建土高炉3000多座,都组织社员砍树。文章还提到作者在东山岗看到的土窑烧炭...
132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1958年8月中旬至1961年5月期间,全县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及其后果。人民公社实行“一大二公”,采取“一平二调”方法,实行“五统一”,取消农民对山林所有权,实行军事化、战斗化、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等制度。然而,由于主观主义...
132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1960年暑假期间经历的特大台风和洪水灾害,以及随后被平阳二中高中部录取的喜事。在灾害中,作者家中遭受了严重影响,而整个桥墩、灵溪、麻步三公社共有1100多间房屋被冲毁,造成4000多户19000多人无家可归。作者还描述...
132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三年困难时期坚持完成高中学业的经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同学辍学,但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老师的帮助,最终坚持读完高中并获得了多个荣誉称号。同时,作者也提到了其他同学为了生计而选择不同的出路。
132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三年困难时期坚持学习、锻炼,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作者和留下的同学通过坚持“三好”方向、参加长跑等锻炼活动,培养了意志和毅力。最终,他们中的许多人考上了大学或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作者认为,人...
133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1958年中国大炼钢铁时期,平阳县钢城人民公社的炼铁活动和相关的劳动情况。文章详细描述了炼铁队伍的组建、铁炉的建造和改造、以及烧木炭、洗铁砂等工作的进行。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公社化的社会氛围和人们对于国家建设的热情与付出...
133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1958年平阳县钢城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情景。公社成立后,组织了一批劳动青年进行炼铁工作,建造了铁炉并进行了炼铁试验。在炼铁过程中,遇到了铁炉倒塌、炼铁材料困难等问题,于是公社决定增加洗铁砂、烧木炭、烧耐火砖等任务,并动员了80...
133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运营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农民被要求将秋收的粮食集中在队里,由食堂统一分配膳食,导致农民失去了在家起火做饭的权利。食堂在初期受到欢迎,因为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一种实...
133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人民公社时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艰难生活。作者在新安江的水利电力学校读书时,因出身问题被指定回乡务农。在求职保命的过程中,作者遭受了许多挫折,包括求职无门、学医无果、学泥水失败等。最终,作者在米厂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133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宋文骥的年轻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大饥荒时期,因学校动员而被迫离开学校回乡务农的经历。他在求职保命的艰难历程中,先后尝试了学医、学泥水匠和进米厂等工作,但都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同时,他也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饥荒情...
133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宋文骥在1963年被老同学冯一天请去代课,从而开始了他在寨头山小学的教学生涯。他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创新地开办了牧牛班、午班、傍晚班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龄儿童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百。他的教学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