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893 条 588 / 727
8806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踩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外人或串门、或走亲访友无意间来到新生儿出生的人家;二是极少数人家提早约请亲友中或邻居中男孩多、威望高的人作踩生人,待到孩子出生时,踩生人来到新生儿家里:孩子出生后,踩生人要说些祝福吉利的话,寓意给孩子带来好运,孩子长大...
8807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洗三是孩子生下的第三天,由接生人用艾蒿、花椒熬水擦洗孩子周身:洗前要在灶前(灶神)供上面蒸的桃儿或馍馍,上香化表,祈祷神灵保佑母子平安。洗完后,接生人要用艾柱轻灸婴儿的脐部和前囟(俗叫呼吸子),说能防止婴儿惊风。这种艾灸习俗在金昌市双湾乡和...
8808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孕妇分娩后,一个月里不出月房门叫“坐月子”:坐月子期间,亲朋邻居送饧面、锅盔或两把挂面以及红枣、红糖或孩子衣裤鞋帽等物叫“送奶”。送奶习俗的含义丰富,主要是指送奶水和送福气:河西地区坐月子习俗大体相仿,讲究也多,如月子里特别是十天半月之内,...
8809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叫满月。出满月的庆贺礼俗河西各地大同小异:这天,不仅要请产妇娘家父母或哥嫂前来,还要请几位亲朋好友,准备好菜好饭,共同庆贺。婴儿出满月的一项主要仪式是给婴儿剃头叫剃胎毛:剃胎毛的讲究也不尽一致,但是不剃光头:如在婴儿囟门处、...
8810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孩子出生后的一百零六天,孩子父母要抱着孩子去外爷家给孩子“过百禄子”。之前,由媳妇娘家母亲(或嫂子)预先走村串户,向百家化募各种彩线,然后辫成百家彩带。彩带中辫穿几枚铜钱。叫“百家锁”(不去娘家的,由婆母或妯娌化募)。这天,给孩子戴百家锁时...
8811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民俗
孩子长到一周岁时要过生日,其礼仪大致相同于过百禄子。以后每年都要过生日,但不像一周岁重视,青壮年时就更淡漠。孩子周岁生日时,如孩子多病或之前有孩子夭折的人家,要请几位子女多的人和木匠、铁匠、石匠给孩子当“干爹”,由干爹给孩子戴“长命富贵”的...
8812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市的永昌县在清代、民国时,就有民间戏剧的演出。以陕西传来的秦腔和眉户为主要剧种。解放后,永昌县成立了秦腔剧团,主要演传统历史剧。农村中,朱王堡、水源、双湾、宁远等乡村,每逢节日自发排演秦腔、小歌剧、眉户剧,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1958年...
8813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民间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音乐一般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如戏剧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歌曲、歌舞等不同形式。戏剧音乐有秦腔、眉户、歌舞剧等,器乐有弦乐、管乐和打击乐。曲艺音乐有贤孝、说唱、山歌、道情、牌子曲、数来宝、念卷、快...
8814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社火秧歌在金昌市流传已很久远,地方特色浓厚,种类繁多,是民间文娱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社火一般由乡村、街道和民间自发组织活动,多以村为单位。每逢新春佳节,群众自发组织社火队,从腊月就开始排练,正月初二或初三:开始闹社火,扭秧歌,正月十五才能完...
8815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的元宵灯会由来已久,清未和民国时,每逢丰收年景,正月十三日永昌县城要举办元宵花灯会。各乡村也有各式灯会,其中以毛卜拉的“卍”字灯会最有名、据说“王”字灯会谱是由毛卜拉李发仁祖先于明朝时从北京绘来。其实这种灯会谱在河西各县都很流行,解放初...
8816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乡村中的说书人,大多是业余的。说书一般是在农闲季节进行,或坐在树荫下,或围于热炕上,一人说,大家听。说书人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或戏剧以故事形式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一般多以历史题材的内容为多,如《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杨家将》《三国...
8817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唱贤孝 也叫唱曲儿,是金昌城乡群众爱听的一种连唱带说的传统曲艺,也叫盲人说唱。早在清代和民国时,就已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之一。唱贤孝的盲人,也称“瞎仙”,他们演唱的形式,一般一个人自拉自唱自白,有的偕小丫,有的也有二三人按其扮唱的角色...
8818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念宝卷 念卷也称“宣卷”,是流行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文学。金昌主要流行于永昌县西河地区。张掖保存的河西宝卷颇多,有一百多个,据记载,念卷的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佛经故事的变文”,俗讲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河西佛教宝卷。念卷多...
8819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城乡流行说快板。快板台词有的从书刊上抄来熟记,有的是自编自说。村庄地头打着竹板,随时可说。也可在集体演出时表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永昌县焦家庄乡农民赵斌虎自编说快板,很有名气。
8820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类型: 艺术
金昌市域内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宗教特色。多少年来,它以民俗口头文学的形式,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金昌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所辖的永昌县自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境内有新石器时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