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893 条 554 / 727
8296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包括山神,土地神,水神,石神,泉神等。其中土地神,又称社神,是民间普遍祀奉的神祇。
8297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包括动物神和植物神两种。 境内民俗认为蛇是家神,如果蛇在家宅中出现,绝不能伤害,要“送”出去,家中才会平安。有些地方敬奉谷神、花神。还有敬奉树神的。 自然神拟人化,如水神、河神,本指自然状态的水,后来演变为二郎、龙王等神。境内对龙王神祇的信...
8298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本地把祖先称为“先人”,把供奉的祖先神位称为先人牌位或神主牌。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主要体现在丧葬活动中。另外,在清明等三冥节专门祭祀祖先,在岁时节日中也有体现。祭祀祖先神的场所在家中或在墓地。
8299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境内供奉的生育女神较多,如西王母、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等。妇女尤其崇拜生育女神,祈子活动在民间一直盛行。
8300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境内各行业都有信奉的行业祖师和保护神。如工匠鲁班、酒神杜康、匠作神太上老君、财神关公、药神药王爷等,这些神都是各行业的开山祖师,广泛受到从业人员的供奉。
8301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巫与觋在永昌是有区别的。通常称巫为“巫婆子”,由女性充当。称觋为“觋公子”,也称“神汉”,由男性充当。1949年后,被严禁取缔。巫、觋从事的世俗宗教活动有占卜、预知、驱鬼、治病等。
8302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祭司是由巫觋发展而来的,由男性担任。旧时,乡社间一些被称作“香老”的人,相当于祭司,在乡间大型的丧仪及祭奠活动中担任主角。
8303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术士是专门的巫师,永昌主要有山、医、命、卜四类。 山指地理先生、阴阳先生、风水先生、勘舆师、看山先生,一般通称阴阳先生。阴阳先生以阴阳五行为指导,为民间选择阴宅、阳宅,参与指导各种婚、丧活动,主持各类祭祀道场。 医指巫医,将巫术与医药疗法结...
8304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一种是对预兆的信仰。境内乡俗多认为发生月蚀、地震、流星、黄沙天气为不祥预兆,表明有大事发生;认为喜鹊临门、左眼跳、早上出门见到野鸡、晨出遇丧、禾生双穗都是吉兆;而母鸡啼鸣、狗在夜间凄叫、猫头鹰叫、乌鸦降宅、右眼跳、打喷嚏、作恶梦等是凶兆。 ...
8305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祇乞求福祉或驱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世代相传,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各种神灵都是祭祀的对象。境内民间四季的祭天、祭祖、祭灶、祭土地神、祭财神等祭祀活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个别人主持,但也有大型的祭祀是集体进行的,有一系列的程序...
8306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招魂巫术形式较多。一种是人刚死时,要进行“喊魂”目的是把刚刚走失的灵魂叫回来,使其复活。一种是小孩或,成年人受外因生病,认为是灵魂暂时脱窍,丢了魂,必须把祖先亡灵接回来享祭,祭毕再将其送走,举行送纸仪式。
8307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是一种驱赶恶鬼、瘟疫、灾难的巫术。境内在生产、建房、修墓、迁葬、生病中广泛使用。农村中的安宅禳解,跳神打醮、超度亡灵等,多是此类活动。
8308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旧时缺医少药,一般人得病认为是邪气作祟,就请祇手匠“察送”。祇手掐诀念咒,手执箩儿、擀杖、菜刀、雷碗、麻鞭等,呵神喊将,或以符帖于门首,或焚化纸符让病人口服,或让病人佩带纸符,骗钱误事。此俗现已绝迹。
8309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请坛是按期设坛,请神仙降临,用扶乩的方法给人指点迷津或治病。其法是神案前设一大沙盘,内盛细沙,一个扶乩生站在沙盘的左面扶乩,双手扶住一个箩圈,圈上扎一支木笔,箩圈转动时,木笔在沙盘内划字,另一个人站在沙盘右边认字,认出后出声唱念,另一人照写...
8310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避邪巫术是用一定物件防止鬼神来犯。如门上悬帖门神(秦琼、敬德)、钟馗、吞口、照妖镜,房山墙拐角处立“泰山石敢当”,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和鬼神对峙,抵御鬼神,保佑家宅。还有一种是人体避邪巫术,如端阳节门首插柳枝,小儿戴香袋,二月二小儿戴春牛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