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893 条 548 / 727
8206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工业产品
粗褐,是山羊毛或牦牛毛纺织而成的,线条粗,直径约0.3毫米左右,幅宽约40厘米左右,可编制帐房,褐口袋,毛褡裢等,结实耐用,主要由毡匠生产。细褐,是由羊毛和牛毛纺织而成的产品,质地较薄,线粗一般在0.1—0.2毫米之间。纺线大多由家庭妇女用...
8207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工业产品
这项工艺历来是境内民间手工业生产之一。几乎家家户户均有。城市以编制毛衣毛裤为主,农村以纺织袜子、毛手套、毛帽子、毛系腰等为主。产品中又以驼毛产品为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民间细褐子纺织逐步结束,但粗褐纺织、毛线编...
8208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永昌人民称“漫少年”。其内容大多反映爱情生活,一般都是即兴抒情,现编现唱,可独自放歌,直抒胸臆;可两人对歌,互诉衷肠;亦可众人对唱,打趣逗乐。
8209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是河西讲唱文学念卷的说唱曲调,内容以劝世经文,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为主。唱卷者说唱宝卷,唱腔和内容珠联璧合,唱到“颂扬佛教”处,听众都“合唱”以壮气势,十分动人。
8210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是适合于民乐演奏的一种曲子,这类曲子只有曲谱而无唱词,内容大都比较短小,演奏时可反复重叠。目前收集到的有《白菜根》、《沙帽翅》、《大红袍》等十多首。
8211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祭祀用唢呐曲 除部分佛教、道教音乐曲子外,还有一些专用的曲子。
8212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龙舞又称龙灯,龙体里装灯具而以灯名。龙分青、黄、红、白等几种颜色。每年用哪种颜色,颇有讲究。一条龙一般由十人到三十人表演,每人各举一节(木制),各节用龙布披挂联起,彩绘的龙身,前接龙头,后连龙尾,由一人导引,屈曲盘旋,活灵活现。
8213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舞狮 一般由2人分扮1狮,1人引导。表演分文武两种形式。文狮主要表演狮子的动作、神态、滚绣球等。武狮着重表演武功,如翻云梯、上桌子、翻筋斗。其基本动作有“举”、“扑”、“跳”、“翻”等。其招式有“猛虎下山”、“回头望月”、“横扫雪”等。
8214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永昌县流行的旱船长约2.5至3米,宽约1.5米左右,用木作架,上扎彩绸、纸花,下围蓝色绫子,由二人表演,一扮艄公,手持桨板作划船状,一扮船姑娘,手提船模随船公作划拔动作,模仿船在水上进行之态。忽快忽慢,或仰或俯,忽而倾侧,忽而旋转,如表演者...
8215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霸王鞭 节子又名节子舞,西河地区社火里都有,但以新城子镇赵定庄村的颇有名气,前文已有描述。
8216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走中边走边舞的一中形式,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等动作。
8217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常用的队型有“神箭挂金牌、“富贵不断头”等。
8218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民间服饰 传统的民间刺绣主要是作为穿戴的装饰。这些装饰,又多在妇女儿童身上。妇女服装刺绣中,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花样。“腕袖”(上衣袖口),通常情况下多饰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连续图案。“领口”,刺绣中大多是如意云,饰以花卉图案。“上衣...
8219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民俗
常常作为未婚女青年赠送未婚夫的礼物,常绣有福海无边、事事如意、莲花童子等图案花纹。
8220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 类型: 工业产品
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芨芨,麦杆等,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竹材的特点是:质轻,纤维直而密(皮部),因此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可以劈成各种规格的条,加工方便。可以热弯曲,定型后不易变形。缺点是刚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