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1199 / 1355
1797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纪庄子村早在200多年前就栽种水稻,质量可与小站稻媲美,因此所产稻米也称“小站稻”。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境内强征土地10000多亩,建立农场种植水稻。 互助合作化后,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农民开荒种稻。但由于缺乏排灌设备又无电力,...
1797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乡内种植普遍。主要品种有大红散码,大白散码,瞎尾巴粘。50年代,主要品种有小红散码和小散码。60年代引进多穗千斤红,鹿邑歪头。70年代引进遗杂7号,原红10号,津杂4号,津杂9号。 解放前,一到雨季洼淀中一片汪洋,农民们撑船...
1797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解放前,洼地种高粱,高地种玉米,一直延续到1965年,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品种多为“灯笼红”、“金皇后”、“白马牙”、“黄马牙”,亩产一般50公斤左右,70年代开始引进杂交品种,产量逐年提高。80年代又引进“单交种白单4”,“鲁原单4号...
1797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以预防灰霉病为主,此种病害是西红柿生产中最难治的病害。 采取花期管理,晴天上午放风使大棚温度升高,中午棚温升至36C,上午浇水。发病初期适当节制并摘除病果。 第一次用药在室植前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洒。 第二次用药在沾花期,第一...
1797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蚜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也为害豆科、茄科蔬菜,因其繁殖力强,发展较快。一年发生约40代,从春菜到夏菜秋菜都有可能遭受其害,防治方法每亩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菊脂类农药3000—4000倍液喷雾。
17976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在6月上旬,到7月下旬此代幼虫为害最重。防治办法在蛾子发生高峰后每亩地用5—10毫升溴氢菊脂加水50—60公斤喷淋消灭幼虫。或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蛾子。
17977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自人工养鱼发展推广后,始发现鱼病,并且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日趋严重。流行的鱼病有白头嘴病、鱼打印病、草鱼肠炎、鱼寄生虫、毛头藻病等。1990年成立李七庄乡多种经营公司,下设养殖站,科技人员协助养鱼专业户防治鱼病。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
17978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养鸡业的发展促使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养殖站与李七庄兽医站共同负责鸡病防治,并负责对养鸡专业户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鸡瘟病、鸡白痢、马立克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并掌握了给雏鸡打防疫针,切喙、拔羽等技术。
17979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猪病有口蹄疫、猪瘟、猪胃炎、猪丹毒、伤寒。乡养殖站和兽医站专门负责全乡畜病的检测与防治,并为各村培训配备畜牧防疫员,全乡建立了畜病防治的网络体系,疫情汇报已经制度化。 乡养殖站和各村防疫员,狠抓疫苗注射,在春秋两季注射,免疫密度在98%...
17980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迎接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市政府实施建设体育中心,改造及修建配套工程计划,赵金庄村被列为世乒赛场馆外围市容环境关系单位。1993年3月12日,市政府决定把赵金庄村平房改造纳入体育中心建设第一期工程,由西青建设开发...
1798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两:中国人使用白银购物以两为单位,俗称“银两”,银两辅之以“钱”,一直沿用到清末。
1798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制钱:又称“大钱”、“老钱”,明清两代按其本朝定制由官炉铸钱(铜质)称作制钱,以区别于前朝的旧币和本朝的私炉铜钱。制钱为圆形中有方孔。人们习惯把一千钱贯成一串,谓之一吊或称一贯。 1919年后停止使用。
1798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元,清光绪年间,外商带入银元,因而国人仿制,故银元有“大洋”或“光洋”“洋钱”之称,流行最多的是铸有“光绪元宝”及有袁世凯头像者称“袁大头”。1935年国民党政府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民间仍秘密使用。1949年之后境内停止流通。
1798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角俗称“银毫子”是银元的辅币,面额有5分、1角、2角、5角四种,流通较少。
1798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铜元又称“铜子儿”、“大子儿”,光绪二十六年作为银元的辅币流通。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发行初期一百枚铜元可兑换银元壹园。北洋时期铜币贬值。兑换壹圆银元,需数百枚。1938年铜币停止使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