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2 条 26 / 669
37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明万历年间,东庠门渔民创建九部寮竖桁。立楗(柱)挂网,捕捞丁香、虾米(毛虾)、鲳鱼、带鱼、墨鱼等,还有大宗小型鱼虾及部分经济鱼。清乾隆年间,钱便澳的凉亭底已有竖桁作业。民国时期,白青、钟门、屿头、大练、小练、小庠、澳前、吉钓、...
37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明代,东庠鲎北就出现筒猛作业。捕捞大宗小型鱼类,主要是虾米(毛虾)、日本鳇、巾鲑(康氏小公鱼)、七星鱼及带鱼、墨鱼等。民国30年(1941年)敖东乡的江斗门(华东村)有10个作业单位、网86张。1949年全县329个作业单位、网1...
37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康熙年间,澳前首创档尾作业。档尾网形似筒猛,但比筒〓大20%--30%,网线、网纲都比筒猛稍粗。采取三桩定向,网尾固定,并装有倒须网,网身不随往复流,昼夜捕四航次。
37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草屿的江尾村和塘屿的南楼村渔民首先发展浮斗35网张3个作业单位(船),捕捞对象有虾米(毛虾)、带鱼和其他小型鱼虾。
38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咸丰十年(1860年),草屿莲澳渔民仿竖#I的渔网,改立楗为大浮力的张网,称为鼓m,当年投产20张,为福建省首创。1973年全县有3个作业单位,30张网。1980年后,由于水产资源衰退,成本高,效益差,转为筒猛和竖桁作业。
38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咸丰年间,大练、小练岛渔民首创虾米4。此后,白青、东W-等地仿效推广。50年代东9门渔场利用竖#f7上部挂上虾米U捕虾米(毛虾)、日本M.1950年全县有150个作业单位,渔网450张;1959年有187个作业单位,渔网560张...
38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围缯作业是平潭海洋捕捞主要作业之一。作业单位多,网具规模大,围捕范围广,单位产量高,生产历史悠久。
38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小围缯是平潭海洋捕捞历史较早的一种传统作业。渔船一般是3-5吨位。属母子船围网作业。按季节可分为春缯、夏缯和冬缯。
38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春缯又称马鲛缯,属有翼双船围网作业。主要在平潭浅海、沿岸海区作业,主捕马鲛鱼,兼捕其他鱼类。清光绪年间,东庠渔民把夏缯网改大为马鲛缯,澳前斗垣村渔民把带鱼缯改为马W-t.1950年全县有马NZ缯55艘,到1972年全县有365个作...
38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夏缯又称墨鱼缯,属有翼母子式双船围网作业。清乾隆年间,东庠岛渔民从长乐漳港引进,然后推广其他渔村。
38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冬缯又称带鱼缯,属有翼双船围网作业。渔汛由10月至翌年2月,其中11月至翌年1月为旺季。作业区多在平潭县60米以内海域和浙江渔场,主要捕捞带鱼、大黄鱼、鳗鱼等。清光绪年间,东庠渔民把小型夏增扩大为冬缯捕带鱼,以后其他渔村仿效推广。
38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大围缯是在小围缯的基础上扩大,属有翼双船围网作业。作业海域多在闽中、闽东、闽南、浙江渔场和江苏吕泗渔场,主要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鳗鱼、马鲛鱼、鲐鱼、兰圆够等。
38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灯光围网是根据上层鱼类有趋光性的特点,以灯光诱集鱼群,进行围捕。作业海域在闽中、闽南、台湾浅滩和台湾北部渔场。
38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由网船、灯船和2-3艘灯艇组成。灯船、灯艇装直流发电机,采用水下白炽灯(11.5千瓦)和rE灯(6.5千瓦)发光。网船侦察鱼群、放网、起网;灯船随带灯艇诱集鱼群。生产单位称“组”,每组30-40人。
39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大围M灯光围网是有囊双船灯光围网。1985年向长乐县海星大队学习大围缯灯光围网技术,次年平潭县推广16组。1986年29组。1988年共49组,每组平均产量35-93吨。由于近海中上层鱼类资源衰退,生产效益下降,90年代以后转为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