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92 / 3354
586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做官使人丧失志气志向志趣。
586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骄横的人是气太满,吝啬的人是气不足。人如果吝啬时,在钱财上也总是显得不足,在做事上也总是显得不足,所有的事情都显得不足,脸上总带着吃不饱饭的样子。
586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不懂得圣人之道的人就像醉酒的人。当他醉的时候,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等到他醒来,无不感到愧恨羞耻。人在不知道学道时,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等到知道学习以后,回想过去的所作所为,就会感到吃惊并且后怕了。
586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二阐述了邢恕说:“一日三次检点自身。”程颢说:“可哀呀!其余的时间考虑什么事?这大约是模仿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说而搞错了,可见不曾用功学习。”邢恕又常跑到人面前说一种大话,程颢责备他,他说:“我没什么可说。”程颢说...
587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正蒙·中正》阐述了学道的人如果舍弃礼义不讲,那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与困而不学的下等人一样了,所做的事不过在于谋求衣食,以及燕饮佚游的乐趣。
587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礼乐说》阐述了郑卫之地的音乐悲哀,令人听了流连难舍,又产生怠惰之情,从而导致骄奢淫佚之心。即使是珍玩奇物,其最初迷惑人心,也不像这样的深切,从而产生无限的嗜好。
587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孟子说》阐述了孟子论反经(回归常道),特意放在说完乡原之后,是由于乡原不先确立大的是非原则,心中原本没有主见,只是左看看右看看,顺于人情,不想违背任何一个人,一生都是这样。
587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了朱熹异端之学,其中包括《二程遗书》卷十三、《二程遗书》卷十七、《二程遗书》卷四、《二程遗书》卷二上等。
587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三阐述了杨、墨学说的危害,比申、韩严重;而佛、老的危害,又比杨、墨严重。杨氏主张为我,与义接近;墨氏主张兼爱,又与仁相似。申、韩的学说则浅陋,容易看出其错处。所以孟子只驳斥杨、墨,因为他们迷惑世人严重。佛、老的言论接...
587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七阐述了圣人的中正之道而言,子张只是过于厚了一点点,子夏只是差一点点还不够。但是厚这一点点就渐渐发展成为兼爱,差那一点点便发展到了为我。其过和不及同是出于儒者,其末流就发展成为杨朱之为我和墨翟之兼爱。进一步说,至于杨...
587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四阐述了那些偏执固守的人就走向苦修行,那些疏旷放达的人就流于恣意放肆,这些都是佛教偏狭的地方。我们儒家之道则没有这些弊病,顺着天地万物的本性做去就是了,这就是理。
587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三阐述了佛教说的认识本心发展本性说的就是这道理。至于存心养性方面的事,则没有。他们当然会说,“出家独善其身”,只是出家就损伤道体。
587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二上阐述了学者对于佛教的学说,只应像对待淫声美色一样远远地离开,否则,就会急急忙忙地跑到里边去。那些奸佞的小人,就他本身说是能说会道,但对于你来说则是危险。只因为他能使人为之改变,所以危险。佛教的学说,更不用说是要常常...
587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二上阐述了所以说万物一体的原因,是万物都具备这同一天理,只因为都从这天理中来。
588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四阐述了有一个谈论导气之术的人,问程颢:您也有养生之术吗?程颢回答说:我常常是夏天穿单葛衣冬天穿皮衣,饥了就吃饭渴了就饮水,节制自己的嗜欲,静定自己的心气,如此而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