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90 / 3354
583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阐述了学生还没有熟悉学过的东西,就又进入新的学习内容;还没有明白已经告诉他的道理,就又告知新的道理。这种方法于教无益,只是教人生出不安、不诚等毛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材性,不顾学生是否熟悉,使学生不用其忠诚,这都是胡乱盲目的施教。教...
583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礼记说》阐述了古时候的小孩子,就能够敬事长者。年长的人和他牵着手走路,他就两手捧住长者的手。问他话,他就掩着口回答。因为稍有一点不敬事,就不是忠信了。所以教小儿,首先要教育他安详恭敬。
583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孟子说》阐述了同学与后学之间,他纵然议论和你不同,也不要深加论辩校正。只有纠正条理其心,使其心中不正确的东西纳入正确的轨道,这对人岂止是小的补益呀!
583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了朱熹改过及人心疵病,其中包括《通书·过》、《程氏易传·泰传》、《程氏易传·豫传》、《程氏易传·临传》、《程氏易传·复传》等。
584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通书·过》阐述了子路喜欢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因而有无穷的美名。今天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来规劝,就像护着身上的病而忌讳医治,宁可灭亡自身也不醒悟。
584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泰传》阐述了德与善一天天积累,则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德行高出了享有的禄位,那么即使所享之禄达到极盛也不称作满。自古以来官隆福盛之家,没有不丧失道义而会败落的呀。
584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豫传》阐述了人对于逸豫安乐,心中喜悦,不肯决然舍去,故迟之又迟,终至于迷恋安乐而不能自已。
584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豫传》阐述了人君招致危亡的缘由很多,而其中以逸豫安乐为多。
584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临传》阐述了习惯于安乐富足就会产生骄侈,乐于舒适肆意纲纪就会败坏,忘怀于祸乱事端就会萌动,因此就像水渐积渐多一样,在不知不觉中祸乱就会到来。
584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阐述了以阴躁之性又处在下卦震动的极点上,是频繁地复于善却不能固守于善的象征。复善改过贵在安定稳固,频频地复又频频地失,是不能安居于复善呀。复于善又屡次失去,这是危险的呀。
584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睽传》阐述了人,虽是亲戚族人,但多自猜疑,妄生乖离,即使在至亲骨肉亲族之间,也常常是孤独的。
584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解传》阐述了极其正派,不是阴柔之性所能做到的。如果能,那是变化气质而成为君子了。
584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益传》阐述了理是天下的大公,利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如果能使自己的心公平,不失于正理,那就会与大众同享利益,不去侵夺别人,别人也就想给他。如果好利心切,心为自私所蔽塞,追求自己得益,而损害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与他力争,所以...
584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艮传》阐述了止之道贵在得宜,行动和静止不能按时,而却定着于一处,这样去处世,就乖戾不合,与他人背离断绝,那是很危险的呀。人固执地胶着在一个角落里,而整个世上没有与他合得来的人,那就会有艰险困迫忿恨畏惧,焚烧着、扰乱着他的...
585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归妹传》阐述了大凡因为喜欢而动的,其动怎么会不失于正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